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意思及全文赏析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什么意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意思及全文赏析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什么意思

1、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比较起来 , 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 。全词共四层:
2、第一层“梦后楼台高锁 , 酒醒帘幕低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 。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 , 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 。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 , 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 。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 , 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 。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 , 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 。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 , 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 , 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 , 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 , 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

3、第二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 。”这三句是说,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去年春恨却来时” , 一句承上启下,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怅惘 。点出“去年”二字 , 说明这春恨由来非一朝一夕了 。同样是这残春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 , 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怎能不黯然神伤?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致在梦后酒醒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读者不能自持 。记得在文革中,在一次批判封资修的展览会上,展出了大量的制作精美的谜语 。有一谜语就用了“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一联,打一字,站在旁边反复吟咏,觉得意境很美 。后来看谜底,才知道是一“俩”字,真是一联绝妙的谜语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意思及全文赏析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什么意思】


4、第三层“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 。”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
5、第四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末两句是说,当时明月如今又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一切见诸于形相的描述都是多余的了 。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不再写别后的思忆 。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写的镜头:在但是皎洁的月光照映之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彩云,词中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 , 亦暗指小苹歌妓的身份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 , 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 这正是小晏词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远胜于“花间”之处 。
6、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 。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 。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 。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梦后、酒醒、人独立、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阕写词人的回忆 。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 , 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 。小苹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 。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