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的日常管理方法 黄粉虫幼虫期怎么管理

黄粉虫的日常管理方法 黄粉虫幼虫期怎么管理

黄粉虫的卵、幼虫、蛹、成虫虽然可以在同一培育槽中培育 , 但由于大幼虫有时会咬吃小幼虫和蛹 , 而影响其成活率 , 所以如果想要获得高产,应将它们分开培育 。
当蛹羽化为成虫后 , 应在1-2天内将成虫转移到成虫培育槽中去 。若需转移的数量较少,可以用手捡拾;若需转移的数量较多,可以用鸡毛翎将蛹和成虫扫到培育槽的一头 , 在扫开的地方洒上一些新鲜麦麸,再放上一些白菜叶,成虫便会自行转移到新鲜饲料上去,这时便可将成虫迁移到成虫培育槽中去 。
在转移成虫之前,要将成虫培育池清扫干净 , 并在槽的底部铺上一层白纸,在纸上洒上1-2厘米厚的麦麸 。在转移成虫时,要注意掌握成虫槽中的放养密度,—般每平方米可放入成虫4000-5000只 。
在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情况下 , 羽化后的成虫经5-6天后便可以进行交配产卵 。以后每隔6-10天再产一次卵 。因为成虫个体间的产卵时间不一致 , 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成批的成虫交配 , 每天都有成批的成虫产卵 。如果成虫培育槽中的饲料厚度没有超过2厘米,就会有95%以上的成虫将卵产在饲料下面铺的白纸上,这种带卵的纸叫做卵箔 。每隔3-5天用鸡毛翎扫开一些饲料,观察卵箔上卵的密度 。如果发现每平方厘米卵箔中有5-10粒卵,即可将饲料和成虫移开,把卵箔抽出来,转移到幼虫培育槽中,让其自行孵化 。然后在原成虫培育槽中重新铺上白纸 , 将原饲料和成虫放回,让它们继续产卵 。以后每隔数日抽取一次卵箔,更换一次白纸 。这样既可估计卵的数量,又利于每张卵箔上卵的孵化时间一致,幼虫规格整齐 。

黄粉虫的成虫一般不会飞 , 但是也有个别的成虫在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会飞出培育槽 。因此,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 , 就应该在培育槽的顶部加盖网罩(用蚊帐布做成即可) 。

在培育过程中,可以投喂一些菜叶,但是放的菜叶不能太多 , 否则吃不完的菜叶干了,成虫就不愿吃了 。为了防止过剩的干菜叶发霉 , 每隔2-3天就要将多余的菜叶清除干净 。有少量的卵可能混在饲料里,如果成虫的粪便不是太多 , 一般不需清理 。如果确需清理粪便,可将筛下的粪便集中放在一个培育槽内;这样还可以培育出一批幼虫 。废弃的虫粪是鸡鸭的好饲料,可以喂鸡鸭或作化肥 。
将卵箔转移到幼虫培育槽内后,可在卵箔上面撤上薄薄的一层麦麸 ,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6-10天就能自行孵出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和麦麸混在一起 , 用肉眼不易看得清楚,可用鸡毛翎拨动一下麦麸,如发现麦麸在动,说明有虫 。也可以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随着幼虫的蜕皮生长,应逐步添加精饲料和少量青饲料 。幼虫在每次蜕皮前均处于休眠状态,不吃不动,蜕皮时身体进行左右旋转摆动,蜕皮一次需要8-15分钟 。蜕皮后的幼虫明显增大,食量也明显增大 。这时应根据幼虫吃食的情况适当多喂一些饲料,每天所加的饲料以在当天吃完为准 。

在培育幼虫的过程中,因孵化时间不同和生长速度不一致,常出现大小不整齐的现象,因此在过筛中要尽可能把不同规格的幼虫分开培育 。幼虫的放养密度见表1所示 。后期的幼虫每千克有3000余条 。一般每平方米培育槽中可产幼虫1.5千克 。
当幼虫经过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化成了蛹 。初化蛹的颜色呈乳白色,经过1-2天后变成浅白色或略带棕黄色 。当幼虫开始化蛹后,要坚持每天把蛹拣出来放到另一个培育槽中单独存放 。蛹不吃饲料,但为了给蛹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仍然要在培育槽中撒入适量的麦麸 。当天气太干燥时,可放一些青菜叶盖在蛹的上面 , 或洒入少量的水,以便于蛹能顺利羽化成虫 。黄粉虫的蛹有大有?。梢园迅鎏宕蟆⒐庠罅恋挠继舫隼醋髦钟?nbsp;, 一般留30%-40%的种蛹即可满足繁殖的需要,把个体小、瘦弱的蛹作饲料处理 。
无论幼虫、蛹 , 还是成虫,均可作为活饵料和干饲料 。体长在15毫米以上的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以用来喂养水产动物 。
【黄粉虫的日常管理方法 黄粉虫幼虫期怎么管理】黄粉虫的运输 。如果需要引种 , 就有一个运输问题 。若是运输幼虫和蛹,可在运输塑料桶中装一些麦麸即可;若是运输成虫,因成虫的爬行能力较强,而且个别成虫还会飞,所以除在运输桶内装一些麦麸外,还要在桶口扎一个网罩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 , 要避免挤压和水浸入桶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