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与夫差的战争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
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 。
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但双方都没当回事 。
《左传》的这种说法显然无法服众,因为在这场战斗过后,勾践就去了吴国 。
能让一国之君如此举动,又怎么会是小仗呢?
按照清华简《越公其事》的说法是,这一仗规模不小,吴国击败了越国,但自身损失惨重,所以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勾践的求和 。
而且特意说明:伍子胥同意接受投降,并没有劝夫差继续攻打越国 。
这个说法也有问题,伍子胥后来被夫差逼死,主流观点都认为,是因为伍子胥与另一位大臣伯嚭的矛盾越来越大,而双方的第一个矛盾爆发点,就在于是否接受勾践的投降 。
如果伍子胥同意勾践投降,他和伯嚭哪还有分歧呢?
《史记》对此的说法是,战争规模较大,越国惨败,勾践请降,愿意带着老婆一起前往吴国当奴隶 。
这个说法和后世的主流观点很接近 。
《吴越春秋》的记载则更为详尽,不但重复了《史记》的内容,还加了很多细节 。
比如说,勾践在吴国养马,夫差要上马,勾践还要跪在地上当马凳;
再比如说,勾践不但对马很好,对夫差也很好,夫差病了,勾践亲自品尝夫差的大便,得出他病快要好的结论 。
一来二去,夫差被感动了,于是三年之后,就将勾践放回了越国 。

勾践与夫差的战争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文章插图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最为后世所熟悉的版本,往往是最离奇、话题性最多的那个版本,也就是《吴越春秋》的版本 。
在夫差与勾践第一次大战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吴国获胜、勾践请降,并在不久之后前往吴国,三年之后又回到了越国 。
除此之外,一切细节都是可以质疑的 。
从这个角度来看,《左传》和《越公其事》的说法虽然都有一定问题,但不代表《史记》和《吴越春秋》的记录就一定没问题啊 。
如果我们单分析《左传》,会发现它的问题有可能只是残缺不全,而非事实错误 。
吴国获胜和勾践请降之间,是不是一定要有联系呢?其实未必 。
有一种可能是:吴国这次获得了一次小胜,然后又获得了一次小胜,然后再获得一次小胜……
接二连三的败仗让勾践心浮气躁,从而玩了一套骚操作,把自己成功送到了吴国当俘虏,仅此而已 。
换言之,一道正确的数学题应该是1+2+3+4=10,而《左传》的记载是1+……=10 。
1后面和10之前的数字具体应该如何排列,《左传》没写,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猜测 。
勾践与夫差的战争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单分析《越公其事》,会发现它的记载其实最为写实 。
我在前文中就说过,勾践并不仅仅是越国的国王,而是整个越人的首领,光杀他一个根本没用,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
而根据伍子胥过去的行为举动来看,他也不是无脑莽夫,这种利害关系能看明白 。
所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伍子胥从来没建议过夫差杀死勾践,这属于事实错误;另一种是伍子胥的确建议过夫差杀死勾践,因为他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越人问题 。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么工程量就太大了,关于吴越两国的纷争,以及吴国朝堂的内斗,所有历史全都要重新梳理一遍,这是目前的史料无法解决的问题 。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么也没有史料证据,还是只能瞎猜 。
所以,对于《越公其事》关于吴越和谈的内容,我只采信了“吴越实力相当、杀勾践不解决问题”这一点,关于伍子胥的选择,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勾践与夫差的战争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文章插图
《史记》和《吴越春秋》的记载可以放到一起来说 。
这两本书的内容为什么会广为流传呢?《史记》是因为司马迁这个IP够大够响,历朝历代都有人给他背书;《吴越春秋》则是占了书名的便宜,给人的感觉是记载吴越两国的历史更靠谱,而且其中的细节确实很多 。
但道理就是这样的:如果你说话整天云遮雾罩的,听众或许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实在;但如果你说的话永远都十分详细,那么想要挑你话里的错处,那可太便当了,因为“言多必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