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之后 历史上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真相是什么?

李自成原名鸿基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 你们知道吗 , 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 ,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一片石 , 八天后 , 李自成率部正式撤离北京 。
虽然李自成在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得很狼狈 , 但这个时候 , 谁也想不到 , 仅仅一年之后 , 他就彻底走向了末路 。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十七日 , 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九宫山 。
此前 , 李自成匆忙撤离北京让人看到了他的颓势 , 失去了大义 , 但却是无奈之举 。

李自成之后 历史上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真相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片石惨败之后 , 李自成带到北方去的精锐几乎全部打光 , 在北京 , 他也没有群众基础 , “拷饷”的行为更是得罪了满城士绅 , 没办法守住这座最具有政治意义的皇城 。
可即使没了北京及北直隶各地 , 他还依旧拥有数省之地 , 依旧佣兵数十万 , 为何短短一年时间 , 就被逼得走投无路?
在这一年时间里 , 李自成出了太多昏招 , 最主要的有主动放弃山西 , 主动进攻汉中 , 主动放弃陕西 。
一:主动放弃山西
李自成从北京撤退 , 是一路逃回西安 , 清军在后面追赶 , 李自成从没想过把山西当成自己跟清军拉锯的战场 。
山西是陕西的护翼 , 失去山西 , 陕西就需要直面清军 , 从战略上来讲 , 要守住陕西 , 或依据陕西继续争霸 , 山西这个跟北直隶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
即使万一要放弃 , 也应该依靠山西尽可能地延缓清军的前进速度 , 或尽可能的消耗清军的有生力量 。
当然 , 李自成当初从陕西出兵讨伐明朝 , 进军太快 , 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往回撤 , 没来得及在山西布置防线 , 或整合山西的前明军事力量 。
实际上 , 李自成在山西也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 他大概也担心无法守住山西 , 可至少他应该留在山西做一些姿态或鼓动 , 然后再撤退 。
清朝毕竟是异族政权 , 在当时 , 以华夷之争做一些鼓动 , 应该还是有一些效果的 , 就算山西最终还是要丢 , 也可以利用山西拖住清军一段时间 , 让后方的陕西做好针对性部署 。
李自成大踏步的后撤 , 丝毫不在乎山西 , 不在山西留下足够的军事力量 , 也让在山西新归附的前明士绅、官员、将领无所适从 , 他们只能转头投降清朝 , 让山西马上成为清军攻打陕西的大后方 。
并且 , 李自成抛弃山西 , 还让在河南投降李自成的前明将领和官员们看出了清军的厉害 , 于是 , 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很快也脱离了李自成政权 。
这一片连锁反应 , 让李自成短短几个月之内 , 就失去了两个缓冲省 , 他只能在本政权的核心地区跟清军决战了 。
二:主动进攻汉中
在《明史·流贼传》里 , 有这么一段记载:
自成归西安 , 复遣贼陷汉中 , 降总兵赵光远 , 进略保宁 。时献忠以兵拒之 , 乃还 。
李自成逃回西安后 , 因为清军接着就跟过来了 , 他担心守不住陕西 , 就开始给自己找后路 , 他想到的是四川 。
但四川当时是张献忠的地盘 , 两人都出自农民起义军 , 怎么说也有些香火之情 , 可李自成在情急之下 , 却做出了攻击四川的举动 。
李自成之后 历史上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真相是什么?

文章插图
张献忠虽然残暴 , 和李自成也多有摩擦 , 但张献忠是坚定的抗清派 , 这从他后来的行为和临终遗言能判断出来 。
已经基本占领了四川的张献忠所部 , 其实是李自成在当时最需要团结的力量 , 比南明可靠得多 , 李自成如以抗清的名义相邀 , 张献忠十有八九也愿意出兵相助 。
李自成不管不顾的出兵汉中 , 图谋四川 , 直接就把张献忠这一支最有可能拉到同一阵营的强援给得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