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 。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 。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临朝称制的局面,起兵于扬州,自称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国、支持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名,谋士骆宾王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号召天下,拥兵超过十万人 。放弃攻打洛阳,妄图金陵王气,错失大好战机 。武后得知后,剥夺李敬业赐姓和爵位,派遣梁郡公李孝逸、魏元忠统兵征讨 。李敬业兵败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 。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章插图
轶事典故
智取蛮寇
唐高宗时,蛮群聚集为寇,朝廷出兵讨伐往往不利,就以李敬业为刺史 。该州发兵到效外迎接,李敬业让他们全部回去,独自骑马来到郡府 。贼寇听说新刺史到了,都严阵以待 。徐敬业一概不问,等处理过别的事以后,眼中已无贼寇 。才说:“贼兵在哪里?”有人回答说:“在南岸 。”李敬业便带着两个官吏前去,旁观的人无不惊惧万分 。
贼兵初时整兵观望,后来看见船里空无所有,就关起营门 。徐敬业直接打开营门,走进贼营,告诉他们说:“国家知道你们是被贪污官吏所害,没有其他罪过,都可以回田里去,最后离开的人就真正是贼寇了 。”于是只找首领过来,责备他不早点投降,各打数十板后,遣送他们回去 。减轻责备,使他们能够接受 。境内顿时平静下来 。他的祖父李勣听说这件事后,对他的胆识亦喜亦忧,说:“我从不这么冒险做事 。然而将来败坏我们家的,一定是这个孩子 。”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章插图
避火浴血
徐敬业十多岁时,就喜欢骑马射箭 。祖父李勣(原名徐世勣)曾多次感叹的说:“这孩子的面相不好,恐怕日后会祸及家门 。”于是李勣曾经趁着打猎,命李敬业深入树林驱赶野兽,顺着风势纵火,想就此烧死徐敬业 。徐敬业见火势蔓延,知道很难安然逃出大火,当下杀了马匹,躲在马腹中,等大火烧尽熄灭后,再一身血污逃出来 。徐勣见徐敬业安然回来,虽然讶异,但也不得不佩服孙子的机智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均有记载 。
历史评价
《旧唐书》:“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
《新唐书》:“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 。”
李勣:“吾不办此 。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章插图
陈岳:“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 。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
张燧:“敬业举义,魏思温劝其直趋河洛,以匡复为事 。此与尹德毅之说萧詧龙敏之献策潞王从珂,皆奇谋也 。谚曰:‘败棋有胜着’ 。惜乎当局者迷耳 。”
王夫之:“李敬业起兵讨武氏,所与共事者,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而非果以中宗之废为动众之忱也 。敬业以功臣之裔,世载其奸,窥觎闲隙,朝权不属,怀忿以起,观其取润州、向金陵,以定霸基而应王气,不轨之情,天地鬼神昭鉴而不可欺,徒建鼓以号于天下曰:‘吾为霍子孟、桓君山之歌哭也 。’内挟代唐之私,外假存唐之迹,义可取也,则宵人之巧谲,但能淋漓慷慨为忠愤之言,而即佑于天、助于人,天其梦梦、人其胥有耳而无心乎?于是兵败身死,而嗣是以后,四海兆人之众,无有一夫焉为唐悲宗社之沦没,皆曰‘义不可伸,贼不可讨’ 。天移唐祚,抑将如之何哉!大义之堕,堕于敬业之一檄也,无情之文,巧言破义,贞人之泪,为奸人之诽笑,而日月昏霾,妖狐书啸,复谁与禁之哉?故敬业之败,武氏之资也;敬业之起,宾王之檄,必败之符也 。忠臣孝子以无私之志伸不容已之义,虽败虽歼,不患无继我以兴者,唯孤情之在两闲,群蒿絪缊,百衄百折,流血成川,积骸如莽,而不能夺也 。群不逞之徒,托义以求盈,而后义绝于人心,悲夫!”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