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齮乃是秦始皇时期的将军,对于桓齮这个名字,人们经常读错 。一种是认识这个字但是总读不对,一种则是根本就不认识桓齮的齮字,更别说读对了 。那么桓齮怎么读才是正确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桓”读huan第二声,同环的读音一样 。“桓”是一个形声字,木作偏旁,从的是亘的音 。“桓”有三种词性,一种是名词,一种是形容词,还有一种则是动词 。“桓”的本义是柱子的,在作为名词的时候,“桓”指的是木头、水、山的名字,也是姓氏之一,在这里,“桓”便是作为桓姓 。在作为动词的时候,“桓”有盘桓,担忧的意思 。而作为形容词的时候,“桓”的意思的大 。
“齮”读yi第三声,同以的读音一样 。“齮”一共有23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字 。对于这一类的字,人们经常将它的偏旁作为它的读音,但是“齮”不适用这个规律 。“齮”的偏旁是齿字旁,带一个奇字,而“齮”的读音既不是“齿”也不是“奇”,而是“以” 。“齮”只有一种读音,便是“以” 。“齮”也只有一种词性,那就是动词 。“齮”有咬,侵犯的意思 。
【秦国大将桓齮扑朔迷离的死亡真相】“桓”和“齮”组合在一起便是桓齮 。如果单单以“桓”和“齮”这两个字的意思来组合的话,桓齮就是啃咬柱子的意思了 。就这个意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寓意 。而在历史上,有人也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桓齮是樊於期的化名,桓齮就是被贬的樊於期用来重回朝廷的化名 。
桓齮的故事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这里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追溯那段历史 。首先看看《史记》里面的记载,现实“赵世家”里面的记载: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之后秦攻赤丽、宜安,李牧却之,封武安君,在之后秦攻番吾,李牧却之 。从这里来看,没有出现桓齮和李牧交战的记录,也没有提到李牧击杀或是打败了桓齮 。
再看看“秦始皇本纪”,这里记载的是秦攻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将军 。桓齮定平阳、武城 。然后过几年之后,王翦攻赵,这段记载之中也没有出现桓齮和李牧交手的记录,甚至桓齮还是击败了赵军 。而在“李牧传”之中则是提到了“赵乃使李牧为将,记秦军于宜安,大败秦军,秦将桓齮败走 。”而在《战国策》之中则是明确记载,李牧数破秦军,杀桓齮 。
综合这些史料来看,首先《战国策》的可信度是最低的,毕竟是名士自己写的文章,很难令人相信,而但是在史记记载中双方的胜负就不相同,或许最好的理解方式是当时是三场战役,平阳和武城都被桓齮攻破了,而到了宜安的时候被李牧给击败了,然后桓齮逃跑或是战死,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的话,“秦始皇本纪”之中应该要有一点记载,而且始皇本纪之中的胜负记载和赵世家之中也有一些差距 。所以说李牧和桓齮之间的胜负其实并没有一个真的定论 。
桓齮怎么死的
桓齮在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的少,关于他死亡的记载更是扑朔迷离,一直以来对于他到底怎么死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那么桓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流传的他其实就是樊於期的传言是不是真的呢?
- 楚怀王身为一国之君,为何会被秦国俘虏呢?
- 元朝的将领阔里吉思:元朝最独特的一位大将
- 大将军古田重然参战的原因就是为了宣传茶道?
- 盘点三国中最死不瞑目的十大将领:张飞第一
- 项羽大战秦朝大将章邯经过简述对项羽的功过评价
- 解密:变法成功的秦国功臣商鞅为何不能保全自己
- 功不可没但又贪污严重的西汉大将陈汤
- 北宋大将曹彬看不起诸葛亮竟想要拆掉武侯祠?
- 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对唐朝的贡献
- 秦国历史解密:秦始皇之母赵姬为何能够成为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