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战役过程简介白马山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

战役过程
10月6日志愿军突击队在潜伏一天后于晚6点发起进攻,由4个连进攻韩国第9师30团防守的白马山391高地,另2个连佯攻法国步兵营防守的箭头高地(281高地) 。志愿军投入后继部队2个连,攻占395高地 。
10月7日志愿军预备队第342团投入战斗,韩军第9师主力第28团(加强团)投入战斗,391高地反复易手 。美空军出动了上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进攻部队,后方补给线,后方炮兵阵地进行饱和轰炸 。
10月8日志愿军第38军主力团第112师第334团投入战斗,下午攻占白马山顶 。韩军第30团兵员损伤过大,被迫撤出休整 。志愿军342团接替334团防守白马山后,受到敌空军及数个重炮群反反复复的覆盖射击,十分被动 。韩军第9师第29团投入战斗,夜间夺回395高地 。
10月9日中国和韩国部队在白马山顶展开拉锯战 。至此,尽管战斗刚刚进行了4天,双方却都投入了3个团的兵力,激烈程度大大超过志愿军的预期 。志愿军38军因担负宽大防御正面,加之战前对战斗发展过于乐观(340团主攻,342团预备),未预留更多后备力量,此时兵力运用已呈捉襟见肘 。
相反,韩国总统李承晚对此战很重视,他一面直接督令韩9师在寺后洞设置收容线收容从白马山溃散下来的败兵,紧急编成反冲击梯队,另一面则从釜山、春川的编练师调集大量新兵,给韩9师随打随补,因损失过大撤下的韩军部队(第30团、第28团)经过战场整补,增派军官,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再次投入战斗 。
10月10日韩军参战的最后一个团级番号第51团投入战斗,配合第29团夺回395高地 。
10月11日志愿军参战的最后一个团级番号第339团投入战斗,夺回395高地
10月12日韩国第30团经过补充兵员军官,重新投入战斗,一度夺回395高地 。志愿军第三次佯攻箭头高地(281高地),并重新攻占395高地 。
10月14日美第8集团军在金化前线的上甘岭地区以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2师为主,发起了“摊牌作战” 。中方称“上甘岭战役” 。
中国军队全线争夺重点转向上甘岭地区,第38军于14日夜停止了对395高地的争夺,并至15日凌晨全部撤出白马山地区已经攻占的其他高地
10月15日韩国第9师报告志愿军部队退出白马山阵地 。
战役结果
在连续9天201个小时的争夺中,韩军第9师陆续投入4个步兵团(第28,29,30,51团),包括补充师,总计一线兵力约18000人 。志愿军第38军相继投入4个团(334,339,340,342),总计一线兵力约15000人 。
志愿军报告自身伤亡6700余人 。
韩军战后统计第9师3个团(28.29.30)共3422人死伤(505人死亡,2562人受伤,失踪391人);造成志愿军的损失是8234人鉴定死亡、5097人推定死亡、1001人受伤、俘虏52人,总计造成志愿军死伤14332人 。对比双方参战人数和俘虏人数比例,韩军对志愿军伤亡明显夸大,但是清理战场是韩方进行,所以志愿军阵亡8000人以上为韩方提供数据 。
白马山战役韩9师及美国空军造成中国军队伤亡6700余人(韩国宣称14322人),38军此役遭挫首开志愿军败给韩国军队的记录 。韩军方面也付出了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中国方面记录此役韩国损失9400余人) 。作为韩战中对中国军队唯一的获胜战例,韩国军方战后一直大力宣传白马山战役,韩国第9师同时赢得了“白马师”的称号 。
志愿军承认38军未能啃下韩军“1个加强营的阵地” 。但由于志愿军在随后进行的更大规模的上甘岭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中获得了标志性的胜利,因此在战后宣传上中国方面一直有意忽略白马山战役,直到90年代初才有参战军人通过回忆录等形式承认这是一次“失利战斗” 。然而此战的失利,并没有改变第38军在中国军队中的“万岁军”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