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帝退位细节:是谁草拟的《逊位诏书》?( 二 )


而摄政王载沣在“罪己诏”中一一检点了宣统治下三年来政治上的失败 。他认为,正是“新政”中的各项举措,使得清廷入不敷出,人心大失 。一是用人多用亲贵,施政寡术;一是新政促行新治成官绅渔利的名目,更改旧制,权豪们敷衍了事;一是新政经费多取民财,却无利于人民 。
这三条“罪状”条条切入肯綮,直指清帝国的时弊 。然而,以当时清朝官员所不可能具备的眼光论,所有问题都只是表在,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历史发展中不可逆不可违的大势所趋 。
而由此带来的收获便是,中国终于跳出了王朝的轮回 。

退位条件
在隆裕代表大清王朝颁布皇帝退位诏书的同时,由任北方议和的全权代表唐绍仪(后任袁世凯政府第一位国务总理)草拟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的文书也一并公布于世,优待条件一共有八款,其中主要的内容有: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 。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 。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
第五款 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
第六款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
第八款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
帝制大势已去 晚清满朝尽庸辈
1911年,清政府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直接导致民怨沸腾,并促使革命爆发 。这一内阁名单也能看出晚清忠臣凋零、庸人无能、干臣自保,人才储备严重匮乏的尴尬局面 。
1910年前后,本来被摄政王载沣倚为国之脊柱的张之洞、鹿传霖相继病逝,权臣袁世凯又被赶回了老家 。载沣还能信谁、用谁?他不得不起用一批少壮派的皇室成员:载涛掌管禁卫军,后入主军咨处;载洵出任海军大臣;载泽把持度支部,控制财政 。可惜这几位公子哥都不是当官的料儿 。
载涛是个“戏疯子”,掌管陆军后,愣是将操场变成了戏台;载洵是个“驴友”,以海军的名义在短短几年间走遍了欧美各地;载泽更是典型的“招财童子”,管理国库之余,没少为自己腰包留钱 。而总理大臣奕勖和协理大臣那桐,二人不但是“敛财标兵”,而且是骨灰级的守财奴,连国债都坚决不买 。可以说,这帮兄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别说冲锋陷阵,大清还没亡国,就已经带着妻妾财产躲到租界里去了 。
仅存的“忠义之臣”
禁卫军统领良弼是清朝亲贵中少有的血性之辈,他也曾在日本学习军事,是满人中唯一有胆略、有能力和南方一战的将领 。
袁世凯出山后,良弼掌管的禁卫军已经划归冯国璋,但良弼还不死心,夸下海口,说要召集旧部,如果在三个月内不剿平乱党,情愿斩去颈上头颅云云 。这话传到革命党的耳中后,惹怒了一位叫彭家珍的义士 。
1月26日晚,彭家珍写好绝命书,称“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 。随后,彭将自己打扮成新军标统的模样,直奔良弼宅第而去 。良弼走到门口时,他假意递送名片,却将炸弹扔了过去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良弼被炸断左腿,仆倒在地 。至于彭家珍,因为后撤距离不足,崩裂过来的炸弹碎片直扎他头部,反比良弼先走一步 。良弼在临死时哀叹说:“我死,清廷也随之亡也 。”果然,良弼一死,满洲亲贵皆为之胆寒,走的走,逃的逃,连上朝的人都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