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飞窗救人的男护士:24岁,我成了癌症患者( 二 )


刘琦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近4年,见过因为感冒诱发心肌炎导致上ECMO的年轻小姑娘,也见过25岁女孩因碘131治疗致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离去。
手术前,躺在转运床上的刘琦看着眼前不断闪过的日光灯,忽然想起之前在医院内分泌科墙上看见的一句话:「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看着这熟悉的医院,四楼手术室的大门,已经不知道在深夜送进去过多少患者,却始终没想到有一天会轮到自己身上。“我们开始吧!”一个面罩扣到刘琦脸上,还没等数到五,在麻醉剂的催化下,刘琦睡了4个小时。
“努力想要说话,却始终发不出声音,嗓子一阵疼痛传来,似乎还堵着个东西,只能大口用嘴喘气。”刘琦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诉说着术后的感受。当喉咙的经口气管插管拔出后,刘琦大口大口喘着气,“我第一次感觉能自由地呼吸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护士|飞窗救人的男护士:24岁,我成了癌症患者
文章插图
术后,被扼住命运喉咙的感觉不期而至,一条长约15厘米的刀口横在刘琦脖子上,十分醒目。还有那两根刀口引流管无时无刻的不提醒他,你喘不上气来。
“脖子很涨,喘不动气,那种胀痛和异物感让我在术后第一天就用完了一包半抽纸,每一次的呼吸都需要鼓足勇气。”刘琦只能像条涸辙之鱼一样疯狂而浅快呼吸。
术后第二天,颈部刀口换药。
术后第三天,拔除双侧颈部引流管。
【 护士|飞窗救人的男护士:24岁,我成了癌症患者】术后第四天,出院!
经过了这种会呼吸的痛,刘琦暗想,已经到谷底了,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比昨天好。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
现在的刘琦,终于体会到巴尔扎克说的那句话:“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生病前,刘琦将这几年的青春几乎全部奉献给了重症医学科,家里关于重症方向的书籍摞起来比他都高。
护士|飞窗救人的男护士:24岁,我成了癌症患者
文章插图
医院为了助于刘琦恢复,9月份,从重症医学科将刘琦借调到了核酸采样中心。来到新的岗位,包括刘琦在内的所有医护同事都替他高兴:小琦终于可以缓一缓,不用上夜班了。
然而,一开始小庆幸没维持多久,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就涌上刘琦心头。
“曾经的我在监护室一个人可以看两三位患者,可以熟读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做到提前预警,可以十分钟将一套血液净化的管路预冲完毕,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完成ECMO的上机见证奇迹的出现。”刘琦说。
但是现在的他每天都只能做两件事: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麻烦张下嘴”
或许每个男孩都有“执剑走天涯”的梦想,刘琦把这股劲儿悉数用在了工作上,即便是在他认为朝九晚五、不用坐班、基本不用动脑子的岗位上。
2022年1月7日,刘琦正在和同事进行核酸采样,有人突然晕倒,虽相隔3个窗口, 但刘琦立刻从取样窗口跳出,实施紧急救治。“飞窗救人,那一刻真帅。”“这样的医护人员,让我们有满满的安全感。”刘琦出现在了大众视野,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当然这也是市民对他“梦想”最大的肯定。
谁说满身泥污不算英雄呢?
短短一年时间刘琦经历了很多,作为医务人员他迷茫过、欣喜过、潸然泪下过;作为患者,他又重新审视生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