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筑牢“防火墙”守护“生命线”──市急救中心战“疫”纪实

内容提要:
冬夜,津城大地披上黑衣,瑟瑟寒风侵肌刺骨,万家灯火灿若繁星。
天津北方网讯:冬夜,津城大地披上黑衣,瑟瑟寒风侵肌刺骨,万家灯火灿若繁星。

“来任务了,出发!”120急救人员迅速穿上防护服,

一道白色“闪电”风驰而出,蓝色警灯撕破黑暗,点亮生命之路。

1月8日,津南区突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我市打响奥密克戎变异株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市急救中心全员出动,筑牢急救“防火墙”,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线”。

10秒接听率100%

他们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120电话是院前急救“第一道关口”,紧急时刻、危难关头,必须保证及时接听、畅通无阻。

第一时间,市急救中心通讯信息科应急预案紧急启动,增加受理席,增设咨询席、回访席,实时关注急救电话呼入量、派车量,危重患者优先派车……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

“2020年为应对疫情防控,中心将语音专线扩容至3条,可实现90个电话同时打进打出。本轮本土疫情来袭,我们又紧急增加4条专线,达到满足210个急救电话同时打进打出的需求。”通讯信息科科长刘艳说,“紧急增加调度席位提升受理能力,高峰时段由43个增至53个,平峰时段从36个增至41个。另外,新增11个咨询席和2个回访席,分流咨询类呼叫电话。”

从1月8日下午开始,市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呼叫量逐日增加,同比骤增70%,调派急救任务数同比猛增82%,均创历史纪录。虽然预判在先、行动在前,虽然硬件调配、扩容已经以最快速度完成,但调度系统仍面临着较大压力。

刘艳说:“急救电话呼叫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津南区,确诊病例陆续增多,封控、管控、防范‘三区’内患者各种就诊需求,都使急救呼叫量逐日增加,并在1月14日达到高峰。原本津南区居民到外区就医很多都可以自己开车,但当时情况下,不论是急症、透析,还是产检、复查,都只能拨打120借助急救车,该区域急救工作量增加了4倍。”

那些日子里,120调度大厅每天接听电话的问询声此起彼伏,调度员们片刻不停地记录信息、派遣车辆、敲击键盘,恨不能再多长出一双手。

“我下夜班先不走,再盯半天儿没问题。”“大伙儿注意,这会儿已经没有空闲席位了,通话速度要加快!”调度员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安排加班从没人说不,下夜班的默默留下来增援,调度员们在休息日都主动来到单位加班,这个坐席忙,另一个坐席赶紧补位。大家克服困难,相互支援、相互鼓励,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可能及时接听每个电话,确保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流调,问清主诉、问清地址,第一时间派出急救车。

1月8日中午,调度信息科的张旭接到科里电话,立即赶回中心增援受理席。其实,当天是张旭母亲的生日,接到电话时他正带着生日蛋糕走在去母亲家的途中。

调度组长吕媛年幼的儿子因肺炎高烧不退,得知中心呼叫量突增,本不当班的她将儿子托付给母亲,主动支援,一直坚守在调度大厅。

马宝钗是科室里年龄最大的调度员,53岁的她疫情出现伊始主动要求加班,连上四个12小时白班,高强度的接报受理累及颈椎,头晕、恶心、呕吐多种症状袭来。她却一直在坚持:“我是老党员、老调度,非常时期不能退缩。”

调度员柳书军和孙雪,二人手部骨折刚恢复,一上班就遇上高强度受理。他们忍着手腕肿胀和疼痛,每班次要录入50余个派车单,尽全力做好每一次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