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红大戟和京大戟的区别

红大戟 红大戟和京大戟的区别


红大戟别名:红牙戟、紫大戟、广大戟 。
性味:味苦 , 性寒 。
归经:归肺、脾、肾经 。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ria valerianoides Thorelet Pitard的干燥块根 。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纺锤形,偶有分枝,稍弯曲,长3~l0 , 直径0.6~30px 。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 。上端常有细小的茎痕 。质坚实,断面皮部红褐色,木部棕黄色 。气微,味甘、微辛 。
红大戟的用法用量用法:1.5~3g,入丸散服 , 每次1g 。内服醋制用 。外用适量,生用 。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红大戟的功效主治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
主治: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 , 痰饮积聚 , 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

红大戟的配伍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 , 可单用煎服;亦配芫花、甘遂等 。
2、痰饮喘急,配白芥子、甘遂等 。
3、痈肿疮毒,用鲜根捣烂外敷 。
红大戟的禁忌孕妇禁用;不宜于甘草同用 。
红大戟的相关论述1、《本草经疏》:红大戟 , 苦寒下泄 , 故能逐诸有余之水 。苦辛甘寒,故散颈腋痈肿 。
2、《本经逢原》:红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 , 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等证 , 皆浊阴填塞所致,然惟暴胀为宜,云中风者,是指风水肤胀而言,否则传写之误耳 。
3、《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 , 积聚 , 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
4、《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
5、《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 , 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
【红大戟 红大戟和京大戟的区别】6、《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