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白薇阿小正小说

白薇 白薇阿小正小说


白薇别名:葞、春草、芒草、白微、薇草、骨美、龙胆白薇 。
性味:味苦;咸;性寒 。
【白薇 白薇阿小正小说】归经:肺经;胃经;肝经 。
入药部位:为萝蘑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 。
形态特征:根茎多弯曲,粗短 , 有结节,直径0.5-1.2cm;顶端有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有短的茎基,下方及两侧簇生多数须根 。根圆柱形,略弯,形似马尾,长5-25cm , 直径1-2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 , 具细纵皱纹或平滑,质脆,昀折断,断面平坦;皮部发达 , 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木部?。粕?。气微,味微苦 。
白薇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研末贴;或用鲜品捣烂敷 。
炮制:除去杂质 , 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
白薇的功效主治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
主治:用于阴虚内热 , 风温灼热失眠 , 肺热咳血,温疟 , 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 , 风温痛,瘰疬 。
白薇的禁忌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 , 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 , 血虚则忌 。
白薇的的配伍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钱,水煎服 。(《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潮热 白薇9g,葎草果实15g,地骨皮12g 。水煎服 。(《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钱,车前草一两,水煎服 。(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妇人乳中虚 , 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 , 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 , 枣肉和丸弹子大 。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 。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 , 目闭不能开 , 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 , 人参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全生指迷方》白薇汤)
⑥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白芍各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⑦治火眼:白薇一两,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⑧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 , 款冬花、川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普济方》)
⑨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 。(《儒门事亲》)
⑩治瘰疬:鲜白薇、鲜天门冬各等分,捣绒敷患处 。(《贵州草药》)
⑾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15g 。泡酒服 。(《贵州草药》)
⑿治伤寒二日不解者方:白薇十二铢,苦杏仁、川贝母各十八铢,麻黄一两八铢 。上四味 , 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自覆卧,汗出即愈 。(《千金要方》白薇散)
⒀ 治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 , 或发邪狂叫妄走,见鬼若癫痫状白薇(焙干)、细辛(去苗叶)各一两半,龙齿(捣末)三两,苦杏仁(去皮尖双仁 , 炒)八十枚 。上四味,粗捣筛 。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 , 煮取八分,去滓温服,空心午时夜卧各一 。风热盛实 , 即入竹沥少许,搅匀服 。(《圣济总录》)
⒁治小便不禁 白薇一两,白蔹一两,白芍药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白薇散)
⒂治妇人白带不止白薇(拣)一两,赤芍药、海螵蛸(去甲)各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醋一盏,熬成膏 , 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食前热水下,日再 。(《圣济总录》白薇丸)
⒃治漏睛脓出 白薇五钱 , 防风、蒺藜、石榴皮、羌活各三钱 。上末,米粉糊丸 , 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证治准绳·类方》)
⒄治热淋,血淋:白薇、白芍等分 。上为末 。每服二钱 , 酒调下立效 。或加槟榔 。(《世医得效方》白薇散)
⒅治虚热盗汗 白薇、地骨皮各12g,银柴胡、鳖甲各9g 。水煎服 。(《河北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