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琼|他们共同守护边境的每一天都是团圆

本文转自:金台资讯
“一二三四……”清晨,番号声打破村子的宁静,窗户上的冰花也被“惊醒”融化。
这里是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若木新村,位于中印边境,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岗巴边境派出所若木新村警务室坐落于此,守护着村子里仅有的20户边民。
普琼|他们共同守护边境的每一天都是团圆
文章插图

图为岗巴县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大家期盼团圆的日子,但也有无法回家的民警团聚在边境上。
“没盐了!咋办?”“用酱油代替吧。”厨房里民警何国华正在准备大家的早餐,因为没有汤圆,何国华就用圆圆的南瓜代替,却在炒菜时发现没有盐了。警务室民警是轮流做饭,没有调味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机智的他用酱油代替盐,做了一道酱南瓜。
早餐后,太阳升起,阳光照进警务室,室内的阳光棚逐渐升温,一滴水滴落在沙发上,渐渐的,滴答声出现在茶几上、地板上、水杯里,从这里走过就像行走在水帘洞里。
“夜里室内和室外温差太大,导致阳光棚顶结冰霜,经过阳光的照射,温度升高,就会变成水滴,一般会滴1个小时左右。”民警嘎色将桌上的物品移开,给电视机套上塑料袋,以免损坏。
“在这里,过节最大的快乐就是做菜。”民警何国华和孙昕煜坐上开往岗巴县城的车,准备去大采购一番。
普琼|他们共同守护边境的每一天都是团圆
文章插图

图为流动的货车超市
路上,一辆解放牌大货车迎面而来。
“这辆车是个超市。”何国华指着这辆开往若木新村的解放牌大货车说。据何国华介绍,因为没有超市,若木新村村民基本的生活物品都是靠这种流动的“货车超市”供给。“货车超市”会不定时出现在村子里,停留1、2个小时后返回岗巴县城。
这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只有生活在边境的他们才知道有多便利。
远处岗巴县城的画面逐渐放大,何国华和孙昕煜把车停在了一家菜店前。
“今晚吃啥,要不先来两斤牛肉、两斤猪肉、一条鱼……今天过节,给大家补补。”一进菜店,何国华就直奔肉食区,一边选着菜,一边和孙昕煜商量菜谱。
不一会儿,一个大泡沫箱子里就装满了各种肉类蔬菜,因为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活,身体缺乏维生素,所以营养均衡很重要,蔬菜水果一定不能少。
普琼|他们共同守护边境的每一天都是团圆
文章插图

图为何国华和孙昕煜满载而归
回到警务室时已是下午2点多,刚好赶上午饭,因为海拔高,身体反应慢,大脑接收身体饥饿的信号也会迟缓一点。
吃过午饭,民警嘎色和辅警普琼穿上警服大衣,戴上手套、耳罩和大棉帽,全副武装,准备去海拔5200多米的开鲁拉山口执勤点,那里的风能把石头吹跑,也能把帐篷吹飞。
“上面海拔高,大家都吃一块奶渣。”上车前,普琼给每个人一块奶渣,预防高反。
普琼|他们共同守护边境的每一天都是团圆
文章插图

图为嘎色(右)和普琼(左)在中印边境的积雪上写“中国”二字
普琼|他们共同守护边境的每一天都是团圆
文章插图

图为嘎色在中印边境的积雪上写下“中国”二字
去往执勤点的路并不容易,路上不少积雪,车辆也多次打滑。在下雪前,经验丰富的民警们会提前在通往执勤点的路上摆上石头堆做标记,以免在茫茫大雪中迷路。
雪山下,一个长方形的集装箱伫立在地平面上,之前插在集装箱上的国旗经过长期风吹日晒,已经褪色,边边角角也被风暴力撕破,普琼两周前刚换了一面新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