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凶残文字狱:主人被残忍剖棺戮尸

文字狱这个词,本是国人的发明 。都说起源很早,有人把周厉王止谤,也算做文字狱,其实有点勉强 。如果孔子诛少正卯的事属实,倒是可以算,但据说此事并不确实 。从孔夫子平日的言行,还真也不像如此凶残之人 。所以,真正的文字狱起点,应该还往后推,秦始皇焚书坑儒,应该是文字狱的一个最辉煌的开始,皇帝烦了儒生聒噪,干脆都给埋了 。
详细论起来,古代中国,因言获罪大抵应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皇帝的臣子上书得罪了皇帝,因而被降罪 。一种是因为平日的言论,或者在家着书立说,被有关部门觉得有了问题,告到皇帝那里,从而身陷囹圄 。
网络配图

显然,第一种情况相当多,历朝历代都有 。赶上不讲理的年月,别说跟皇帝,就是跟上司说话,都有风险 。摊上暴君,拍马屁拍不好都可能丢了吃饭的家伙 。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事多少是臣子们自找的 。责任攸关,食人俸禄,忠人之事,如果是言官,就更是应该的 。干什么都有风险,做官的风险,就是这个 。
当然,很多的人是会规避这种风险的,说模棱话,含糊话,两头堵的话,见风使舵的话 。或者做皇家的立仗马,干脆不说话 。但是,就是总有一些好事之徒,非讲话不可 。不仅要讲,而且讲皇帝不爱听的话 。用今天的话来说,纯属找死,像海瑞那样,说之前,先把棺材准备好了——这种人,求的是死后的名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自己名垂青史,累及皇帝背着骂名 。
反过来,清代以前,今天人们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狱,其实不多 。说皇帝专制统治,但真正专制到家的皇帝,能有几个?那时候没有专门的检查机关,文人写了什么,印刷出版与否,皇帝操不过来这个心 。真正在乎文人文字的皇帝,出在清朝 。这是因为一来他们是少数民族当家,陷在汉人的汪洋大海里,非镇住汉人士大夫不可 。
二来汉化程度高,懂行 。三来,相对军事实力没金元时代那么强,神经紧张 。此前也有过少数民族的统治,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统治者,以及后来的金元王朝的女真人和蒙古人 。不是汉化程度不够,就是过于强势,不大在乎汉族文人那点小肚鸡肠 。
元朝文人墨客地位低下到了八娼、九丐之下,靠写小曲编杂剧生活,腹诽都编进了剧本,也没见有过文字狱 。金元时代,汉人文臣因文字贾祸,多半是因为拍马屁拍得过于文雅,异族的皇帝又看不懂,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
当然,汉人自己的皇帝,也是有懂行的,如果他们看到了某些大不敬的文字,也是会生气的 。但是,一来特别敏感的人不多,不会见到“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就觉得是对清朝不利 。见到“维民所止”的四书章句,就怀疑是“雍正去头” 。
网络配图

再说,这样的事,一般得靠专门的御史来检举 。但是,那时规矩,御史不大管这种事 。真要是管了,一是因为党争,比如北宋苏轼的乌台诗案 。二是由于某些人个性过于强,得罪人太多,言论又过于离经叛道,比如明代的李贽案 。即便如此,这种文字狱处理都不严厉,李贽自己在狱中了断了,然后就拉倒了,而苏轼则不过是发到黄州降级使用 。这样的事,如果落在清朝,不株连九族都是便宜的 。
庄廷明史案,是清朝第一桩文字狱,系顺治年间的事 。一个闲得蛋疼的富家子弟,忽发奇想,要立言留名,留下部着作给后世 。自己又没这个本事,于是买来人家的稿本(朱国祯明史遗稿),雇人加以删增,变成自己的 。结果被一个革职的知县吴之荣告发,遂酿成大案 。
据说此人原本就是想诈庄家一点钱,好去贿赂上司谋取开复,但庄家就是不买他的账,结果事闹大了 。此案轰动江南,全案牵连上千人,七十多人被杀,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庄廷已死,被剖棺戮尸,他的弟弟庄廷钺顶缸,被凌迟处死,整个家族都被株连,男人处死,女眷发配黑龙江为奴 。江南所有被庄家花钱请来作序,校阅者诸多名士,好些人根本就没看过书稿,均被一网打尽 。连此书的刻工、发售者,甚至买书的人都一并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