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台前光彩的背后,是幕后导演们的废寝忘食和头脑风暴。作为整场开幕式最“难产”的节目,《雪花》在大的创意方向上调整了七八次,直到距开幕式还有25天时才确定最终版本。导演组大胆给予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虽然每位小朋友的表演动线、动作、姿势各不相同,却融入了自己对冰雪和冬奥独一无二的理解,尽显天真烂漫。
《雪花》中开放性、群体性、自由观念性的舞蹈,开创了我国在大型活动表演中的先例。这份“随机”是节目的亮点,也是难点。小朋友们需要将自主自编的动作反复练习成百上千次,形成肌肉记忆,还要用饱满的精神传递情感,兼顾“浪漫”与“自然”。
田晴说:
“如果不是心中有底气,我想这是很难有勇气去挑战的。”
文章插图
田晴与和平鸽小演员在备场区
在《雪花》节目开排之前,北大附小舞蹈团的40多个孩子承担了这个节目的测试任务。根据保密要求,他们当时只能手持一个80公分直径的球作为代用道具,这对孩子们来说略显沉重,但他们坚持完成了测试内容。
这群附小的“小北大人”历经四十多天的测排训练,将点滴努力悉数化为形体动作、道具位置、演员身高比例等重要参数,给导演组提供了可视化的排演方向,更为最后正式登场的660名小演员提供了可参考的宝贵经验。最终,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章插图
目前,田晴已经投入到闭幕式紧锣密鼓的排练工作中,她仍然满怀热情:
我期待
能为观众们再献上一场
完美的大型盛会,
给大家、也给自己
交上满意的答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新华社、新浪微博截图、北京大学官方微信
- of送纪念信封和奥运徽章,小萨马兰奇为冬奥志愿者庆生
- 志愿|精彩冬奥·志愿风采|张天亦:“志愿者的平方”
- 大江网|丰城市开展“燃梦冬奥闹元宵”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 感谢信|“你们的工作真棒”“你让我们感觉像家人一样”……北京冬奥村居住团队收到200多封或手写或打印的感谢信
- 志愿者|冬奥河南志愿者秦泽:每天跟不同的人“say hi”很开心
- 招手|隔街喊话、监控内“相见”,冬奥志愿者一家元宵节“隔空”团圆
- 吴冠楠|张家口赛区城市志愿者吴冠楠:展现家乡风采,当好冬奥宣传员
- 客人|冬奥接待酒店前台张琼:客人的笑脸就是满意答卷
- 徐梦桃|新冬奥·心感动丨徐梦桃:圆梦“少年时”
- 观赛|冬奥会刊探闭环|“蓝精灵”变身“暖心黄”给观众带去冬奥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