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清军久攻不下:弹丸之地何以能守城81天?( 二 )


彼时,有红光一线直射入城,正对祥符寺 。
阎应元高坐东城敌楼,眼见清军汹涌入城,情知大势已去,索笔题门: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题罢,掷笔提刀,引余部上马从城头杀下,大刀上下翻飞,杀敌无数 。拟夺门往西而走,但城外的清军源源不断地往里拥,根本无路可出,遂勒马回城,与清军展开了八次巷战,背脊中了三箭,血染战袍,且力气已竭 。
阎应元环视四周,长叹一声,对身后从骑说:“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 。”自拔短刀,朝心口猛刺,鲜血喷薄而出,却没有死 。
阎应元瞋目大吼,催马投入前湖 。
义民陆正先不忍看大英雄就此离世,跟着跳进湖中施救 。
这一救,使阎应元正好落在随后杀来的刘良佐之手 。刘良佐与阎应元有旧,见了阎应元,跳了起来,两手拍着阎应元的肩膀大哭 。阎应元瞪眼喝道:“别猫哭耗子假慈悲了!事已至此,我只有一死而已,动手吧!”
【24万清军久攻不下:弹丸之地何以能守城81天?】博洛坐在县署,急索阎应元 。刘良佐将阎应元带到堂上,让他跪拜 。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博洛,骂不绝口 。一名清军士卒为在主子面前表功,刷地朝阎应元的膝头捅出一枪,阎应元闷哼了一声,扑倒在地 。
日暮,阎应元被捆绑丢到栖霞庵 。当晚,庵里的和尚夜只听到阎应元连呼“速杀我”三字,不绝于口,半夜,声寂然 。天明,阎应元的尸体已经僵硬 。阎应元的家丁还残存有十余人,全因不降而惨遭杀戮,尸体都堆放在一起 。先前跳入湖中救阎应元的陆正先也一同殉难 。
有一个叫维新上人的人,在围城正紧之时曾与阎应元晓夜论事,阎应元写有《和众乘城略》交他保存,维新上人将之转交给黄子心,黄子心旁征博引,写成了《阎公死守孤城状》 。
副城主陈明遇关闭衙门,亲自点火,烧死全家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己持刀到兵备道前下马与清兵肉搏,身负重创,握刀僵立在墙壁上,至死不倒 。
训导冯厚敦,身着大明朝官服自缢于明伦堂,其妻其姐均投井而死 。
中书戚勋、诸生许用,把门关上,自焚 。
第二天,清军在城中展开大屠杀,而百姓依旧不屈不挠地与清军展开巷战 。清兵防不胜防,只好四下放火 。老百姓慷慨赴死,均以先死为幸,无一人出降 。
清军故意打开东门,声称走东门者不杀,东门却看不到一个老百姓的身影 。清军又声称十三岁以下的童子不杀 。但城中的男女老少仍旧陆续投水、蹈火、自刎、自缢,视死如归 。
一时间,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通塔奄河、裹教场河处处填满了尸体,重重叠,堆积起好几重 。其中有四眼井,里面的尸体就有二百多具 。有女子自尽前作遗诗:
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
二十三日,眼看满城百姓都已经死光了,清兵这才封刀 。
午后,清军出榜安民 。城中的人已所剩无几 。幸存者,止得躲在寺观塔上的和尚五十三人 。
这场战役,守城八十一天,城里死了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了七万五千余人 。
江阴以弹丸之地,一城之民,力挠清军二十四万人长达八十一天,可谓坚屈不屈、斗志勃勃,气贯山河,昭著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