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 二 )


他只能采用说服的外周途径,也就是感性说服 。因为他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的论据来解释自己的清白和无辜 。
刘备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自己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
刘备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说:“我自从在徐州被曹贼打败,连老婆孩?都丢了,不知下落 。怎么会知道关羽是在曹贼手下效力呢?况且,天下有多少面目相似的人,难道红面孔、使大刀的就只能是关羽吗?明公您一定详查,不要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啊!”
刘备没法通过有力的证据和理性的分析来洗清自己,他只能以“情”动人 。这个“情”就是人之常情 。
刘备狼狈不堪,战败来投,确实是连老婆孩子都没带来 。这一点袁绍是很清楚的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在一般人看来,尽管兄弟之情也很重要,但总也没有老婆孩子重要(在当时的年代,老婆的重要性可能要差一点,但是孩子的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 。刘备用老?孩子的重要性来和兄弟关羽的重?性作对比,言下之意当然是老婆孩子更重要 。
现在,刘备连老婆孩子的下落都没有搞清楚,那么,他不知道关羽的下落(是否投降了曹操)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
袁绍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 。有一次,他手下的谋士要他趁曹操远征他人之时赶快进军抄曹操的后路,即可成就霸业,但正好他最钟爱的小儿子得了重病,生命垂危,袁绍就说:“我最疼爱的这个孩子眼看要死了,我也想跟着去死,我哪里还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啊 。”这件事说明,袁绍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他显然是个有爱心的家长 。这在当时的?代,也算是难得的了 。
刘备的感性说服,触动了袁绍内心的感性因素 。从而,刘备后面的那句“天下面目相像者很多,未必红脸使刀的就是关羽”也就起了作用 。袁绍觉得他说得非常在理,马上就回心转意,改变了自己前面的决定,当场将刘备释放,再次奉为上宾 。
这场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
刘备的成功说服,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经验: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法开展理性说服的时候,妙用感性说服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但是,仅仅掌握感性说服也是不够的 。
刘备随后又?遇了一次性命之忧!
袁绍对爱将颜良被杀耿耿于怀,又派出另一员猛将文丑前去给颜良报仇 。但十分不幸的是,文丑又一次被关羽斩杀,这等于再一次将刘备推上了绝路 。袁绍一怒之下,又要将刘备斩首 。
这一次情况更为严重了 。接连两员爱将丧命,是对袁绍在实力上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
但这次刘备已经无法故伎重施,再用感性说服来应对袁绍了 。因为上次刘备确实是毫不知情,而这次他是作为后军跟随文丑一同出征的,是在后方亲眼看到文丑确实是死于兄弟关羽之手的 。
那么,他又该如何说话才能挽救自己的灭顶之灾呢?
这一次,刘备使用了说服的中心途径,也就是理性说服!
刘备侃侃而谈,不再回避确实是关羽杀了颜良、文丑,而是首先分析曹操为什么要让关羽斩杀袁绍的这两员大将 。刘备说:“曹操向来对我恨之入骨 。他既然知道我在明公您这里安身,这才故意派关羽,而不是别人来对付颜良、文丑 。关羽和我的关系,天下皆知 。他知道你必然会因此怪罪于我,会将我杀了 。这就是借刀杀人之计 。”
实际上,曹操和关羽都不知道刘备跑到袁绍这里了 。但刘备的这番推理论证,在袁绍看来,却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从而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
在成功?将责任推到曹操身上之后,刘备已?没有性命之忧了 。但袁绍的损失实在太大 。刘备也知道,不管曹操如何使奸计,下手杀颜良、文丑的始终是关羽,如果不把袁绍的心病彻底消除,自己在他手下,也是朝不保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