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阳明的学说

【关于王阳明的学说】阳明学 , 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 ,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 , 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因王守仁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 。王阳明学术思想理论基础的"致良知"学说,是把孟子的"良知"说拿过来而加以发挥的 。他说: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 , 人皆有之"者也 。是非之心 , 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知是心之本体 ,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的这些话与孟子所说的如出一辙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王阳明作出了别开生面的论断:良知之外更无知 , 致知之外更无学 。“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 , 取其有益于学而已 , 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 , 皆为我之所用 。一涉拘执比拟,则反为所缚,虽或特见妙诣开发之益,一时不无 , 而意必之见,流注潜伏 , 盖有反为良知之障蔽,而不自知觉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