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 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起源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它常用于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礼堂和一些私人住宅 。它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形拱顶,整体风格是高耸而细长的 。它的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有四个角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柱子上做双中心骨架尖,一边一个,对角线一个 。
哥特名词解释
随着贸易的复兴、中产阶级的出现和行会组织的发展,哥特式风格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流行于西欧 。
“哥特”这个词的起源相当难说,因为“哥特”原本是斯堪的纳维亚一个野蛮游牧部落的名称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次使用了“哥特式”一词,以此来批判浪漫主义之后兴起的新建筑风格,即将“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词 。此后,16世纪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O?瓦萨里把古代欧洲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斥为“哥特式创作” 。“哥特式”这个名称在艺术史上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歌特式艺术和哥特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已经融入了西欧的其他民族 。
哥特式风格起源于法国,很快传播到欧洲国家的基督教地区(尤其是北方) 。
正是教堂建筑充分体现了哥特式艺术的独特风格,使宗教建筑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更具代表性的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反罗马的教堂风格,有厚而暗的半圆形拱门,并广泛应用于轻尖的拱门、造型优美的宣礼塔、轻盈透明的飞拱、细长的圆柱或簇柱、高大的彩色玻璃镶嵌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的错觉和天堂的神秘 。整体风格高瘦,宗教色彩浓厚 。
哥特式艺术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 。到14世纪末,其风格逐渐流行,自然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哥特式艺术,并迅速衰落,直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 。然而,在北欧,这种风格仍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种风格在18世纪得到了重申,哥特式文艺复兴崇尚中世纪的阴郁情调 。19世纪后仍偶尔使用 。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征
哥特式建筑风格:高、细、尖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尖拱、大窗户和带有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建筑也被翻译成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盛行于中世纪的顶峰和末期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被文艺复兴建筑继承 。哥特式建筑以高超的建筑技巧表达了神秘、悲凉、崇高的强烈感情,对后世其他艺术影响很大 。
法国的四座哥特式建筑
法国更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院、拉昂大教堂、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博韦大教堂和沙特尔大教堂,其中后四者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建筑 。

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  哥特式建筑风格

文章插图
(英文:),或译为哥特式建筑,是盛行于中世纪顶峰和末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被文艺复兴建筑继承 。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一直持续到16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一般被称为“”,“哥特式”一词出现在文艺复兴后期,带有贬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尖拱、肋形拱顶和飞拱 。
为什么现在没有哥特式建筑了?
因为现代建筑的不断进步,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逐渐被淘汰 。
哥特式建筑(英文: ),或译为哥特式建筑,是盛行于中世纪顶峰和末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被文艺复兴建筑继承 。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一直持续到16世纪,哥特式建筑一般被称为“Opus ”,“哥特式”一词出现在文艺复兴后期,带有贬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拱、肋拱和飞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