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宋朝的消防:宋朝如何应对火灾与沙尘暴?( 二 )


这十三次记载中,以发生在二、三、六月的沙尘最多 。北宋前期,沙尘暴多发生于春末及夏季,后期则多发生于春季 。这是由于北宋后期气候整体变冷,与蒙古高原产生的气压差降低的缘故 。沙尘多由西北风带来,不仅发生在京师,其他地方也有相关记载 。就连身在江南的浙江江山县,每年春天都会出现扬沙,当地人称之为“黄沙落 。”
至于沙尘暴的情状,与今天并无二致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曾有诗记载东京的沙尘暴:“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 。独怜道傍柳,惨澹少颜色 。”(司马光《都门路》),“日射地穿千里赤,风吹沙度满城黄 。”(王安石《读诏书》)
梅尧臣专门写有《风异赋》,详细描绘了沙尘暴发生时的情形 。那是康定元年三月二十日,梅尧臣在城外郊游散心,正在一亭舍内休息时,突闻有人大呼,“火来!火来!”听见呼喊的梅尧臣出门远望,试图一探究竟 。只见西北方向已昏黄一片,天地之间没了界限,更无从知晓尘土的边际在哪里 。过了一会儿,赤色的沙尘和褐色的雾呼啸而至,白天瞬间变成黑夜,风声呼啸大作,飞沙走石不休 。人们“莫辩谁何,执手相对”,待天稍亮之后,人们开始结伴返家 。那些顺着风走的人脚步几乎停不下来,逆风走的人则奋力行走却仍步履维艰,当时的可视范围只有五六步之内,连城郭的轮廓都几乎看不见了 。
不管是火灾,还是沙尘暴,在古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并不仅因为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是因为气象不仅仅是气象,更是上天的旨意 。古人认为,天地万事都能从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得以体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盈天地之间,无非五行之妙用 。”(《宋史·五行》)自汉朝以来,史书里都会有《五行》这一章节,煞有介事地记下五行方面的大事件,对天子起到警示作用 。
天之乱,不仅是上天对天子的警示,有的甚至还直接关系朝廷安危 。不但能体现过去的过错,甚至能预示未来的动乱 。神乎其神 。天禧四年(1020)五月,又是一场沙尘暴发生了:“大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黄尘蔽天 。按占并主阴谋奸邪 。是秋,内侍周怀政坐妖乱伏诛 。”(《宋史》)沙尘暴居然能和内侍作乱扯上关系 。沙尘暴并不会让当时的人们联想到北方的植被、气候的变化,而是想到天地万物、朝堂上下 。在他们的世界里,任何不幸绝不是命中注定,毁灭与灾害带来的病态之美,更不值得去欣赏 。类似于奥斯曼帕夏喝着咖啡观火的事,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远观的异域风情 。
恐惧 。只有恐惧 。皇帝作为“天子”,理论上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他所谓的父亲——天 。每每当天发生变数时,皇帝方能自发地痛思己过、从善如流(当然也有时刻警醒的明君) 。不管大风、大雨、大旱还是大火,都有促使皇帝痛快下达求直言的诏令之奇效 。同时,也给了臣子们难得的机遇,能够没有顾忌地指责皇帝 。
康定元年三月二十日,正是梅尧臣《风异赋》里那场沙尘暴发生的日子 。风沙只不过持续了一刻钟,“大风昼暝,经刻乃复 。是夜,有黑气长数丈,见东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次日,宋廷却因此停止大宴,并发布诏书,号召各界对皇帝和朝政展开批评 。二十七日,宋太宗颁布《大风诸道德音》,内中写道:“而乃霾风示变,昼景中冥 。震惧以思,咎谴安执 。实繇灵眷,申戒朕躬 。”(《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三)一场沙尘暴,竟能让天子“震惧”,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导致灾难的发生 。一如梅尧臣诚惶诚恐地写道:“夫风者天地之气也,犹人之呼嘘喘吸,岂常哉 。”风乃天地之气,大风作乱岂能视作寻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