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吕颐浩,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
秦桧是宋朝最著名的奸臣,他曾经独相二十多年,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一度让宋高宗赵构都忌惮不已 。
但秦桧这么权势滔天的人物,也曾经遭遇过政治上的滑铁卢,也曾经被政治对手扳倒过 。
扳倒过秦桧的这位牛人叫吕颐浩 。
吕颐浩是宋哲宗时期的进士出身,到宋高宗执政时期,已经算是四朝元老了,资历比宋徽宗时期进士出身的秦桧要深一些 。
他跟宋高宗的关系也很深,几次在宋高宗陷入危难之中时挺身而出,帮助宋高宗摆脱危机,深得宋高宗信任,也因此,才有能耐扳倒秦桧 。
本文就聊聊这位跟秦桧交锋大占上风,将其赶下宰相之位的南宋初期名相吕颐浩 。
一:老谋深算,躲过“靖康之耻”
吕颐浩很精明,老谋深算,还因为这份精明躲过了“靖康之耻” 。

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吕颐浩在担任燕山府路转运使期间,遇到了“常胜军”统帅郭药师叛宋降金事件 。
结果,吕颐浩也被郭药师裹挟降金,金人退走后才被放回宋朝,“金人入燕,郭药师劫颐浩与蔡靖等以降,敌退得归 。”
此时的宋朝因丢掉了燕山府,也正在筹备新的向北的防线,看到吕颐浩回归后,觉得他有在河北一线工作的经验,朝廷就任命吕颐浩为河北都转运使 。
但吕颐浩马上就以有病在身为由辞官不做,离开了国都汴梁 。
他辞官不做有二个原因,首先,觉得建立的新防线挡不住金军南下,到时候自己首当其冲的要担责,干脆一走了之 。
这其实也是他一贯的政治态度,早在他被任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时,他就表过态:“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 。”不建议朝廷接收被金人遗弃的地盘,不愿意去做燕山府路转运使 。
辞去河北都转运使的职务也是一样的态度,而且,因为在河北地区待过一段时间,对金兵和郭药师的了解更深刻,精明的他哪能不赶紧脱离苦海?
其次,他虽然是被郭药师裹挟,但毕竟是有过降金的污点,没能展现出士大夫的气节,比如自杀殉国,或者怒斥叛臣等等,因此,他需要避免政敌以此来攻击自己 。
就这样,辞职归乡的吕颐浩因为既不在抗金前线,也不在汴梁城中,躲过了让宋朝进入灭顶之灾的“靖康之耻”,并在宋高宗登基后,成为新朝的臣子 。
二:三次挺身而出,帮助宋高宗解决危机
吕颐浩曾三次挺身而出,献策帮助宋高宗摆脱危机,其中不但有主动帮这位皇帝拦截追击的敌人的恩惠,还有救驾大恩 。
第一次是在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当时,金兵随着宋高宗的脚步南下,想抓住宋高宗 。
时任扬州知府的吕颐浩马上站出来,让宋高宗赶紧渡江南下,自己留在扬州抵抗,帮助宋高宗撤退争取时间,以及阻止金兵渡江南下 。
宋高宗深受感动,顺利撤退到江南后,马上就给吕颐浩升了官,《宋史·吕颐浩传》中记载:
建炎二年,金人逼扬州,车驾南渡镇江,召从臣问去留 。颐浩叩头愿且留此,为江北声援;不然,敌乘势渡江,事愈急矣 。驾幸钱塘,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还屯京口 。
第二次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逃到南方的宋高宗倒霉的遭遇到了一次兵变,就是著名的“苗刘兵变”,被叛臣苗傅、刘正彦逼迫退位 。
吕颐浩知道这事后,马上赶到江宁,联系张浚、韩世忠、刘光世等人组织援救,顺利解决了“苗刘兵变”,帮助宋高宗复位,《宋史·吕颐浩传》中记载:
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 。颐浩至江宁......即遣人寓书张浚曰:“时事如此,吾侪可但已乎?”浚亦谓颐浩有威望,能断大事,书来报起兵状 。颐浩乃与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进韩世忠为前军,张俊翼之,刘光世为游击,颐浩、浚总中军,光世分军殿后 。颐浩发平江,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 。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 。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 。
事后,吕颐浩拜相,“以颐浩守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第三次还是在建炎三年,当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誓言一定要抓住宋高宗 。
还是吕颐浩先表态,让宋高宗跑,自己愿意死守常州、润州一线,抵抗金兵,后来又献策让宋高宗往海上跑,《宋史·吕颐浩传》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