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祠”里供奉的是杜甫吗?详解其背后的故事( 二 )


十二月一日凌晨,天刚泛白,杜甫一家便打好行装,准备启程 。乡亲们听说杜甫一家要离开栗亭,前往成都,纷纷前来送行 。有的送来几斤炒面,有的送上一些山芋干,也有送徽酒和崖蜜的 。杜甫推托不过,只好一一收下,再三表示谢意 。
徂公送别杜甫回到家里,乍觉屋内空空荡荡,怅然如有所失 。杜甫一家寓居他家的日子里,生活虽然清苦,但毕竟可以相对而坐,谈论古今,也算是苦中作乐,别有情趣 。现在人去屋空,老人倍感孤单,不禁长吁短叹 。这时,他拿起杜甫相赠的《栗亭十韵》诗稿,恭恭敬敬地将诗稿贴在堂屋正墙上,看着它直发呆,好像杜甫仍住在他家一般 。
杜甫给徂公赠诗的消息一经传开,人们纷纷观瞻、传抄,—时广为流传,读书之人更是奉为楷模 。可惜由于战乱频频,《栗亭十韵》至晚唐竟佚失无传,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杜公祠”里供奉的是杜甫吗?详解其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数年后,徂公身患重病,临终时,他嘱托乡邻把他的两间茅屋作为供奉杜甫的祠堂 。他的遗愿很快得到当地士绅和乡亲们的支持,人们踊跃捐款捐资,不多日子,一座雕梁画栋、气势宏伟的祠堂就建成了 。祠堂四周植种了翠柏青竹,黄菊红梅,寄托着人们对诗圣杜甫的怀念之情 。而这座杜公祠恰好面对着云遮雾掩、莽莽苍苍的木皮岭,更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
物换星移,乾旋坤转,人世间风雨沧桑;春去秋来,栗亭杜公祠几经兴废,现在已成了农人的房舍 。但古树、古碑犹存;更让人欣慰的是,当年杜甫居住过的村庄依然以“杜公”为名,赫然标在徽县区划图上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