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复社是什么地方?最后会参与政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明末的政治舞台上,东林与复社是首屈一指的政治集团 。
在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中败退之后,继之而起的即是复社,因此有“小东林”之称 。
而连接这两个党社,保持人员的继承与政策的延续上,东林遗孤是不可忽视的一组重要群体 。
东林遗孤入复社,使复社的政治斗争不仅体现着东林党人革新朝政、痛陈时弊的延续性,而且在当时更强化了这种政治色彩 。
一:东林遗孤,明末政治斗争的延续
明末启、祯两朝,政治较为阴暗,前有阉党祸国,后有阁臣倾轧,而“明亡于党争”之说也不绝于耳 。
东林在明末突起的政治地位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与阉党的博弈中折戟沉沙,更使明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飘摇统治之中 。
本文无意推论关于东林的党争之说,而在意继东林之后崛起的复社,即东林遗孤入复社后在政治斗争上的延续性 。
在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中,有许多人士惨死于逆贼之手,魏忠贤更炮制出《东林党人榜》《东林朋党录》《东林点将录》,要把东林作为党阀而消灭殆尽 。
东林党人在天启朝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但后来东林遗孤在人员结构上保持了延续,并有许多加入了复社,继续从事政治斗争 。
东林遗孤即东林人士的直系血亲、姻亲或有师承关系的子弟 。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自己尚处于幼年时期即目睹长辈或老师为维系纲常而惨遭阉党打击,政治复仇斗争的火苗也随即燃起 。
待到他们成年后继承前辈衣钵,并在复社内部形成了以东林子弟为首的小集团 。
这其中有顾宪成之孙顾皋、高攀龙之孙高永清、魏大中之子魏学濂、侯恂之子侯方域、黄尊素之子黄宗羲、周宗建弟子吴昌时等等 。
他们构成了复社内部较为激进和中坚的力量 。
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1629)的尹山大会,经其前身应社及广应社的发展而成为包并范围宽广,规模宏大的文人社团,并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为宗旨 。

明朝时期复社是什么地方?最后会参与政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成立伊始,即“昌明泾阳之学,振起东林之绪”,强调“经邦济世” 。
陈龙正曾言:
“忠爱须从寡欲来,慕君热中一味膻耳 。学者深居闾巷,慷慨议朝廷,若将深任之以为快 。及闾巷之疾苦,日遇于吾前,莫不关情 。岂知利见大人何为,专为安百姓耳……为经生时,早忘闾巷,又安忘立朝时,恫砃在身耶!”
由此看来,在当时明帝国处于摇摇欲坠的时刻,复社的士大夫是厌倦空谈,主求经世,关心民间疾苦和渴望有一番政治抱负的 。
这无论在经世理念或政治愿求上都与东林不谋而合 。
但复社在成立之初仍是以学术研究为主导性存在,所以对于朝廷中的政治斗争仍持有 一种观望态度,参与其中并非所愿 。
直到目睹阉党对东林的打击,朝廷大政即将毁于中官,而对于东林人士的遭遇更激起无限意气 。
在正义感召之下,对明末朝廷政局亦多为关注并绍绪东林,以期振刷朝纲,复社与东林的政治关联性即由此而起 。
黄宗羲亦言:“吾辈嗣东林而起,不知复社,不过场屋余习,与东林何与哉?”
东林遗孤入复社的初衷即是希望借助复社的力量来继续完成父辈遗愿,其政治性远远大于复社成立之初宣扬的实学有用性 。
他们凭借先前父辈的地位与声望成为复社内部的一股新锐力量,并且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
当政治空间不断压缩,社会舆论空前高涨之时,复社也逐渐趋向政治权利的争夺以及对阉党残余势力斗争,政治倾向表露无疑 。
并且逐步实现由文学性社团到政治性社团的转变 。
二:复社政治色彩的强化
以东林遗孤为首的部分复社成员先后发起了例如驱逐阮大成、倒薛扶周的政治活动 。
他们的活动带有朋党性质,并对党争持有肯定态度,当时产生了煊赫的影响,使复社的在政治色彩逐步显现 。
比如相当典型的为驱除异己的《留都防乱公揭》事件 。
阮大铖在天启朝曾依附于魏忠贤,极尽伤害东林之事,待到崇祯继位铲除阉党后,以交接近侍罪,纳赎为民 。
阮大铖曾于安庆组建了“中江社”,在金陵组建“群社”,在闲居为民的时候亦不忘“结社交友”,可见他并不甘心失败而远离朝堂,始终未曾忘却仕宦之途 。
【明朝时期复社是什么地方?最后会参与政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