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保卫战的过程简介:京师保卫战的战斗经过

固守京师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后,举朝震动,城内人心惶惶 。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皇帝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 。以徐有贞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还都南京;而主张抵抗的兵部侍郎于谦则以宋朝南迁的故事为反对迁都,并对皇太后晓以迁都的利害,征得皇太后的支持 。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都赞同于谦,廷议乃决定固守北京 。
积极备战
【京师保卫战的过程简介:京师保卫战的战斗经过】 稳定内部
八月二十三日,于谦等人针对当时的危急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诛除宦党,平息民愤 。明廷将招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打击宦党的气焰,初步稳定了内部;其次,八月二十九日,文武百官请皇太后改立监国郕王为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当时,也先挟明英宗作为攻城略地的政治工具 。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 。拥立朱祁钰即位,这样即使也先的阴谋不能得逞 。再次,举荐人才,调兵遣将,妥善安排 。原大同副将石亨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 。于谦认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战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他 。于是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统一指挥京师步兵部队 。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石亨指挥有方,英勇作战,战果显著 。“论功,亨为多,晋侯” 。同时,另以名将指挥京城的火器部队、骑兵部队和镇守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并严惩了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校 。另外,于谦还改革了军制,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严阵以待 。
作战部署
按照明朝的体制,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 。为此,明代宗专门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 。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谦有先斩后奏之权 。于是,于谦担负起了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的重任,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又便于统一部署,共同抗击瓦剌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积极备战;于谦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将领 。同时,从各地调来兵力,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 。在北京周围 。布置兵力,严把九门 。注意日夜操练军队,迅速地提高战斗力 。随后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 。于谦严整军纪,并选拨新进将领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
这样,逐步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准备与瓦剌军决战于北京城下 。
后勤保障
于谦认为,土木堡之战的失利,犯了许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后勤保障没搞好是重要原因 。20万明军长期在风雨中辗转,军粮不备、军械不习、运输不及时,连唯一的饮用水源都被切断,在人饥马渴的情况下,是不能打胜仗的 。因此,于谦上任后,首先实行正确的后勤方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做好后勤准备 。
在人力准备方面,着重整顿、充实京军 。京军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覆没后,京城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队 。为了迎接战斗,于谦重组京军 。他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形成了兵力数量上对于瓦剌军队的优势 。并派监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员,进行应急训练,以备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