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现象是什么意思 潮汐现象( 四 )


即太阴潮是太阳潮的两倍多;或者说,太阳潮不及太阴潮的一半 。
505海洋潮汐的规律性
§505—1海洋潮汐的周期性
两个潮汐隆起存在于地面上,却要受天上月球的曳引而随之移动 。或者说,地球向东自转,而潮汐隆起却始终滞留在月垂点上 。从一个特定地点看来,随着月球的周日运行,海洋便周期性地发生潮汐涨落 。
潮汐的基本周期有二:
——每太阴日两次高潮和低潮 。太阴潮是海洋潮汐的主体,因此,潮汐的周期性,首先是月垂点向西运动的周期性 。月球垂点的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向东自转,其次是月球本身的向东公转 。前者使月垂点每太阴日向西移动360°;后者使月垂点每太阳日向东移动13°10′(图5—16) 。二者联合结果,使月垂点和它周围的潮汐隆起,以太阴日为周期,在地球上的中低纬度带自东向西运行 。这两个潮汐隆起向哪里接近,那里就涨潮;从哪里离开,那里就是落潮 。同理,它们到哪里,那里就是高潮;它们离开哪里最远,那里便是低潮 。这样,在同一地点,一个太阴日内,就有二次涨潮和落潮,二次高潮和低潮 。
太阴日长度为24时50分,因此,相应的高潮和低潮到来的时刻,逐日推迟约50分种 。
——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太阳潮和太阴潮同时存在,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二者合成的结果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垂点以太阳日为周期,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向西运行 。但太阳潮远不及太阴潮,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太阴潮的干扰 。由于太阳日和太阴日是两个不等的周期,这种干扰同月球和太阳的会合运动相关,因而以朔望月为周期 。
图5—16 潮汐的基本周期:每太阴日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
每逢朔望(旧历初一和月半),月球、太阳和地球成一直线,月球和太阳的垂点最接近,因而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加强了太阴潮,从而形成一月中特大的太阴、太阳合成潮 。这时,高潮特别高,低潮特别低,潮差最大,称为大潮(图5—17) 。民谚有“初一月半看大潮” 。大潮发生在朔望,因此又叫朔望潮 。
反之,每逢上下弦(旧历初八、廿三),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形成直角,月球和太阳的垂点相距最远(90°),以致太阳潮最大程度地牵制和削弱太阴潮,从而形成一月中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潮差最小,叫做小潮 。民谚有“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 。小潮发生在每月的上下弦,故又称方照潮 。
太阴(日)和朔望(月),是海洋潮汐的基本周期 。据此,可推算和预告高潮的约略时刻和大潮的约略日期,特别是大潮期间的高潮时刻 。
图5—17 潮汐的基本周期:每朔望月二次大潮和二次小潮
(上)每逢朔望发生大潮;(下)每逢上、下弦发生小潮 。
§ 505—2海洋潮汐的复杂性
每太阴日的二次高潮和低潮,每朔望月的二次大潮和小潮,体现了海洋潮汐的基本规律性 。此外,海洋潮汐还有一些次要的规律性 。这些次要的规律,是对基本规律的复杂化 。因此,我们把它们看成潮汐现象的复杂性 。
月球和太阳,不仅有黄经的变化,而且,由于黄赤交角和黄白交角的存在,它们之间还有赤纬的差异 。同时,月地距离和日地距离也要发生变化 。这些都是海洋潮汐的因素 。
——赤道潮与回归潮 。如果月球的赤纬为零,它的两个垂点都落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内,都有相等的二次高潮和低潮,潮汐的高度则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 。这样的潮汐称为赤道潮(或称分点潮) 。若月球赤纬不等于零,它的两个垂点便分居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度(除赤道外)的顺潮与对潮有所不同,造成一日内二次高潮之间的差异,称为日潮不等(图5—18) 。月球的赤纬愈大,日潮不等现象愈显著,月球赤纬最大(± 28°35′)时所发生的潮汐,称为回归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