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一直要坚持北伐?道理其实很简单!( 二 )


那么 , 诸葛亮北伐给曹魏带来负面影响了吗?当然!曹魏重臣司马孚就曾说:“每诸葛亮入寇关中 , 边兵不能制敌 , 中军奔赴 , 辄不及事机……又以关中连遭贼寇 , 谷帛不足 。”“每大军征举 , 运兵过半 , 功费巨亿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孔明死后 , 在蜀汉益衰、曹魏益盛的情况下 , 刘禅还当了三十年皇帝 , 就足以说明问题 。
其次 , 从三国博弈的角度来说 , 北伐也有其相当的必要性 。
我们知道 , 三国之中 , 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 。故而对蜀汉来说 , 弱者的角色注定其无法单干 , 而只能是站在东吴这边 , 配合东吴进攻曹魏 。若吴得势 , 就故意减轻压力;若魏得势 , 就有意施加压力 。这样 , 就可以使吴、魏两国陷入长期的拉锯战泥潭而不能自拔 , 待到双方两败俱伤 , 才是蜀汉真正的出手时机 。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要坚持北伐?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因如此 , 诸葛亮出兵北伐 , 恰好给东吴提供了进攻曹魏条件和理由 。如果东吴和曹魏开启战端 , 就有可能导致双方两败俱伤 , 这是孔明心中最乐于看到的结果 。但如果两国没有火拼 , 怎么办?那就反复北伐 , 逐渐施加对曹魏的压力 。这样 , 曹魏就只能对关中、陇西地区不停地增兵、增粮、增钱 , 东吴的可乘之机便越来越大 , 吴、魏交兵的可能性自然越来越大 。
从军事角度上看 , 防御一方不可能对所有地方都照顾得到 , 再固若金汤的防线也会有尽头 。所以一般而言 , 进攻方在战争中的的主动性要更高 。就算东吴不出兵 , 通过接二连三的北伐 , 只要魏军稍有疏忽 , 蜀汉就可以夺占曹魏部分领土、消灭魏军部分有生力量 , 这符合孔明削弱曹魏国力的想法 , 对蜀汉也是有利的 。我们总觉得诸葛亮北伐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 殊不知孔明也是在做样子 , 他是在用实际行动怂恿东吴北上 , 坚定东吴与曹魏死磕到底的信心!
网络配图
我们再来看看蜀汉政权的内部因素 。众所周知 ,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绕不开一个话题:世家大族(以下简称世族) 。世族是什么?就是某一地区的名门望族 , 在当地握有经济、知识、话语权上的垄断地位 , 并可凭此在国家权力中分得一杯羹 。
曹魏也好 , 蜀汉也好 , 治国治民必须依靠世族 。雄才大略的曹孟德一度欲打压世族 , 结果遭遇世族的背叛 。孙权也一样 , 曹军一来 , 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备战 , 而是投降 。蜀汉世族更是如此 , 刘备入川 , 他们投降;后来邓艾入川 , 他们还是投降 , 没有一点政治操守和爱国之心 。
这种情况为何一再上演?原因很简单 , 赤壁大战前 , 鲁肃曾对孙权讲:“今肃迎操 ,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品其名位 , 犹不失下曹从事 , 乘犊车 , 从吏卒 , 交游士林 ,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 , 欲安所归?”(《三国志.鲁肃传》)
明白了吧?对世族而言 , 无论老板是谁 , 他们都不愁弄一个公司高管来干干 。老板姓刘也好 , 姓曹也罢 , 对他们来说无所谓 。他们在乎的不是国家的利益 , 而是本族、本地区的利益 , 就算你对他们再好 , 他们也会在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把你卖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