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五 )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文化有几个要素,主要包括: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没有精神文化,人类便无法与动物相区别 。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 。这个标准存在于人的内心,并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 。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 。产品的种类、用途和式样,无不反映着创造者的价值观念 。
②语言和符号 。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即表意性,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二者都起着沟通的作用 。语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 。人类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互动才能创造文化 。而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只有通过语言和符号才能反映和传授 。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
③规范体系 。社会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有约定俗成的如风俗等,也有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 。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规定语言和符号使用的对象和方法 。规范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而设立或自然形成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 。规范体系具有外显性,了解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文化,往往是先从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开始的 。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社会关系是上述各文化要素产生的基础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 。社会关系的确定,要有组织保障 。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 。一个社会要建立诸多社会组织来保证各种社会关系的实现和运行 。家庭、工厂、公司、学校、教会、政府、军队等都是保证各种社会关系运行的实体 。社会组织包括目标、规章、一定数量的成员和相应物质设备在内,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 。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紧密相联,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自从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 。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 。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
⑤物质产品 。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水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 。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和能力 。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 。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一般文化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现实社会只有具体的文化,如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 。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 。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因为“法”只是用来惩处严重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并不能起到教化作用 。如果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用诚信和智慧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能使人不犯法、不违法 。法律强制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行为规范则只是一种教化和约束 。社会行为规范有各种各样的,统治者有统治者的社会行为规范,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社会行为规范,各地区、各民族,甚至到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并不要求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社会行为一模一样,但却要求人们必须要善于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最佳行为方式却是要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才是最佳行为方式,如果不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统治者就会倒台,富人就会倾家荡产,平民百姓就会犯法,从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要用智慧,而智慧则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少年时期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即幼年时学习家庭里、家族里及周围邻居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稍长,即要学习更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公理解释体系,才能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里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