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特色是什么?元杂剧特色介绍

【元杂剧的特色是什么?元杂剧特色介绍】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 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形成于宋末 , 那么元杂剧的特色是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 , 和大家一起分享 。
主要代表作家有 ,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 , 《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 。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 , 反映人民疾苦为主 ,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 主线明确 , 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 , 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 , 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 , 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
1、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一级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元杂剧 , 也叫北曲杂剧 , 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 。
元杂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 , 北曲各宫调的声情虽与南戏基本相同 , 但由于北曲比南曲多变宫、变徵两个半音 , 故从总的音乐风格来说 , 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 。与南曲相比 , 北曲用韵较严 , 每套曲只押一韵 , 中间不换韵 , 而且韵脚密 , 几乎每句都押韵 。

元杂剧的特色是什么?元杂剧特色介绍

文章插图
2、元杂剧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 ,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 , 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 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
3、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 , 正旦为女主角 。末、旦、净、丑等角色的命名受蒙元时期欧洲文化的影响 。
例如男扮女装的旦就和印欧语系中的“Dame”读音近似 , dame在法语中的意思即是女士、夫人 , 由于唐宋以降 , 女性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 所以在杂剧中便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男扮女装的“旦”这一重要角色 。
而元杂剧中使用的道具如“机关”与希腊古典戏剧中的机关异曲同工 。
4、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白 , 即宾白 , 是剧中人的说白 。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 叫作“科” 。
5、在结构上 , 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 , 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 , 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 , 介绍剧情 , 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 , 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
一本杂剧一般分为四折 , 或加“楔子” 。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 , 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 , 以引出正戏 , 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 , 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相当于过场戏 。
楔子与折的区别 , 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 , 不必如折那样 , 必用一套曲调 。一折不等于现代戏剧的一场 , 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为标准 。也就是说 , 一本杂剧要唱完四套曲子 , 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 , 或正旦 , 或正末 , 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 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
其他脚色只能念白 。戏剧语言包括科介、宾白和曲词 。
元杂剧的特色是什么?元杂剧特色介绍

文章插图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 一般是散文 , 也有少数韵语 , 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
6、“套曲”是与“只曲”相对而言的 , 把许多“只曲”(至少三只 , 多的可达二十只左右)连缀起来成为“套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