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原因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92%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原因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92%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插图
2020年8月9日,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考生们参加考试 。(新华社/越通社/图)
近日,一篇专栏文章走红 。这篇名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文章,提出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 。同时,文章提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所谓中等收入国家,指国家凭借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阶段,按世界银行的定义,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美元—12000美元左右这个阶段(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 。进入这个阶段后,一种可能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进入产业链高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另一种可能性是,一个国家发现自己无法进行创新,上不能与高技术的发达经济体进行产品竞争,下又因为国内收入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不能与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产品上竞争,卡在中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经济学家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是拉美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近几十年来,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中等收入行列,但却无法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个国家缺乏研发能力,不能顺着产业链往上走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技能力、研发能力稳步提升,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到掌握5G、芯片等高端技术,正不断沿着产业链往上走 。高端技术带来更高的利润,中国就能逐渐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充沛 。2014年的时候,科技部公布过一组统计数据,当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512万人,比上年增长5.7% 。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170万人,比上年增长7.7%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2013年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为2110万人 。也就是说,中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相当于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投入研发活动的人力规模都已经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 。
所以,从这个角度,“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个判断似乎有道理 。
不过,这个指标只是总量指标,中国研发人力投入强度指标在国际上仍处于落后水平 。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每万名就业人员的R&D(研究与开发)人员数,这个指标,仅高于土耳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而韩国、法国这一数据是中国的3倍以上 。但是,相对指标并不说明问题,中国有最全的工业体系,从制造业总体而言,创新能力肯定超过韩国与法国 。中国还有各种互联网巨头,在IT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不弱 。
中国能以较小的研发人员比例,获得更强的创新能力,是因为人口规模不一样,技术扩散的范围不一样 。
中国人口基数大,研究成果扩散的范围大,而完成一项研发成果,中国需要的研究人员数与外国并无差别,所以,总体来说,研发人员的强度指标小,但却并不影响总体创新效果 。说简单点,研究5G的人员,假设同样需要50万人,在中国14亿总人口的占比很少,但相对韩国的5200万人,比例就大得多,但是,创新的效果,5G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在中国却要大得多,因为中国市场的规模远大于韩国 。
5G技术是如此,其他技术也是如此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单一市场规模的大小成为了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只有中国与美国的人口、经济规模能够支撑起互联网巨头,获得巨大的创新优势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 。
所以,反过来说,东南亚国家,人口规模小,国家体量太小,无法支撑大量创新,只能依靠外部技术注入 。既然如此,自然会影响其人才结构中的文理科比例 。所以,东南亚不是因为文科生太多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应该反过来说,是因为国家体量太小,文科生才多 。
当然,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仅仅有理工科是不够的,文科的作用非常重要 。
文科理科,更像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相互扶持,没有理科,缺乏技术创新,社会的生产力很难提高;但缺乏文科,社会的发展会失去方向,社会为了发展而发展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三体》中的这句话,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而这句话出自帕斯卡: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是说要让活着的每时每刻都精彩,而不是让生命虚度,随着时光衰老 。换言之,不以人为目标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人文学科,则能保障发展的目标,保障人为目标 。毕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