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名府的地理位置与多重要?为何会逐渐落幕

【在古代大名府的地理位置与多重要?为何会逐渐落幕】在中国古代有过太多辉煌的城市 , 虽然它们在现今已经衰落 , 可是在当时却是世界级的大都市 ,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 接着往下看吧~
曾经的大名府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是鼎鼎大名的都城之一 。它坐落在河北省大名县附近 , 自古就是河朔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 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
在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 , 大名府作为一座熠熠生辉的千年古城 , 曾两次为国都 , 七次为陪都 , 享有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的殊荣 , 一直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所在地 。
但如今的大名府 , 却只是一个小县城 。那么 , 堂堂的大名府为什么没落成这个样子呢?
大名府在春秋时期隶属卫国 , 是齐桓公所筑的五城之一 , 成为五鹿城 。
春秋末年 , 魏武侯在此设置陪都 , 将它划为公子元的食邑 , 因此叫做元城 , 这也是大名府作为陪都的开始 。
西汉时期 , 刘邦在此设魏郡 。由于王莽及其姑母王政君家族就诞生于此 , 因此 , 这里也叫做“贵乡” 。
隋朝大业年间 , 魏州成为了武阳郡 , 辖10多个县 。隋炀帝开凿了从洛阳到涿郡的永济渠 , 大名府也因此得以繁荣 。隋炀帝还曾乘船到此巡游 , 并赐这条运河为“御河” 。
到了唐朝年间 , 大名府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 。在初唐时期 , 大名府成为河北道的治所 。一代名臣狄仁杰曾在此抗击契丹南侵 , 为武周王朝北境平安 , 写下辉煌的篇章 。在经过了唐朝中期的快速发展后 , 大名府已经一跃成为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取代了诸如邯郸等城市的地位 。晚唐时期 , 大名府大规模扩建 , 分为大城和小城 。整座城池的面积 , 达到100平方公里 , 这种规模在古代历史上 , 是少见的 。

在古代大名府的地理位置与多重要?为何会逐渐落幕

文章插图
宋代时期 , 大名府渐至鼎盛 。宋仁宗为阻止契丹南下入侵中原 , 在“庆历二年 , 建大名府为北京 , 宫城里一百九十八步 , 即真宗驻跸行宫 , 城南三门 , 东一门” 。正是由于仁宗再次修建了陪都 , 契丹人才取消了南侵的念头 。
这时的大名府 , 被称作北京大名府 , 成为了宋朝的第四个京城 。其繁华程度达到了鼎盛 。“千百处舞榭歌台 , 数万座琳宫梵宇”就是对它的写照 。
之所以大名府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 有两个原因 。
一是得益于它便利的交通条件 。陆路上 , 大名府处于冀、鲁 、豫三地交界之处 , 是有名的交通枢纽 。水路上 , 除了漳河、黄河两条水道外 , 流经此处的大运河 , 也为大名府提供了繁荣的条件 。
二是大名府为战略军事要地 , 是中原地区的军事重镇 , 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扼守南北通道咽喉 , 在地理上很容易成为政权中心 。明代兵备副使侯一元说: “夫大名者 , 古之魏地 , 以其襟带两河介于山东西之间故 , 常为天下枢 。”
那么 , 大名府从辉煌繁荣的陪都 , 成为现在的一个小县城 , 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
至元朝以后 , 中国的政治中心大幅北移 , 来到了河北北部地区 。随之而来的国家防御 , 也向北推进 , 大名府不再具备昔日“北门锁钥”的作用 , 其战略地位大大降低 , 重要性也日趋下降 。
相反 , 国家的经济中心向着南方转移 。整个北方在历经战乱后 , 经济萧条没落 , 农业饱受摧残 , 大名府也就在整个经济残破的大环境中 , 无法彻底恢复过来 。
明清之时 , 大名府失去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有力支撑 , 经济上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 军事上不再是不可替代 。这样的大名府 , 怎能不衰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