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被父亲家暴长大才知自己没错 带有创伤的童年很难受( 三 )


为了更下沉,为了触达更多农村地区的中老年妇女,王卓盈在短视频平台上私信了20多位农村网红,希望他们能帮忙推广,她添加了对方的商务微信,但一听说是公益的,对方就回“那下次再聊” 。
另一边,留言中有大批年轻人想当志愿者,李莹公布了邮箱,收简历,面试,组织培训,目前源众汇聚了近200名大学生志愿者 。
志愿者张馨元是一名政治学的大三学生,目前她是源众原创文章的写作者,加入志愿团队的原因是,当时刷到微博时,她身边的好友正在陷入母亲被家暴的困境中 。
在培训的过程中,她学习到精神暴力也是家暴的一种,她把学到的东西对应到父母的婚姻中,发现了长期以来拧巴关系中的症结,她把思考和母亲分享,“结果我妈她挺不理解,她觉得她遭受到的语言贬损都是正常的 。”

年轻人被父亲家暴长大才知自己没错 带有创伤的童年很难受

文章插图
9月2日周五晚,志愿者团队进行了第一次线上见面会暨《反家暴法》培训会 。受访者供图
张馨元把小程序转发给了母亲被家暴的那位好友 。她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这个声音传递出去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替母亲求助 。
一位女儿在留言里说母亲长期受到父亲家暴,她留下了母亲的联系方式 。当李青回访时,这位母亲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等李青阐明了回访的原由和女儿的留言内容,这位母亲的态度很排斥,只留下一句话,“我们暂时没有需求”,便挂断了电话 。
李青感觉到两代人的观念差异 。另一个案例更加紧急 。后台留言显示,母亲长期遭受家暴,走投无路之下自杀 。李青迅速与对方取得联系,当时受暴女性正在医院抢救,身边围绕着亲戚 。
但求助者毕竟不是当事人,律师能做的首先是征询当事人的需求,是否需要申请紧急救助金或者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求助者和李青说好,等母亲清醒之后再联系 。但第二天晚上求助者跟李青说,“不需要帮助了,不离婚了,亲戚来了又劝下来了 。”
年轻人被父亲家暴长大才知自己没错 带有创伤的童年很难受

文章插图
后台里部分留言截图,为母亲求助 。受访者供图
一场对未成年人的实时援助
8月23日,一起家暴事件正在发生 。女孩青青(化名)搜索到小程序,拨打过来电话的第一句就是,“你们能不能帮我跟警察说一下,如果他们不把我带走,我会被我爸打死的 。”
母亲此前因为被家暴,已经逃离了家庭,只剩她处在暴力环境中 。当晚,父亲又再次对她施暴,孤立无援中,她求助了母亲,无果,她选择了报警 。
她唯一的希望是警察将她带到安全的地方 。但警方的态度是,“父女之间能有多大矛盾?”
这个求助正在发生,受暴者,施暴者,警察,律师通过电话都能连接,李莹远程指导了接线的志愿律师应对 。
女孩青青一直在哭,撕心裂肺地大哭,志愿律师承诺会帮忙,让她先平静下来,然后青青把电话交给了警察,让律师和警察直接通话 。
律师和警察说,“反家暴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被家暴,如果确实有伤的话,你要带她去看,如果已经有严重的人身安全危险,你应该带她去庇护 。”
年轻人被父亲家暴长大才知自己没错 带有创伤的童年很难受

文章插图
现实中,遭受家暴或是面临家暴威胁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 。资料图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律师特别强调,如果忽视当下的情况,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孩子的母亲已经因为家暴逃离家庭 。“可见这种家暴是长期而且肯定是比较严重的 。如果这次不管,那么对她父亲来讲,就是一种变相鼓励 。”
同时,李莹在反家暴的群里询问当地妇联和社工的联系方式,各方力量行动起来,当地妇联和社工当晚就和女孩取得联系,“警察也安排了女警过来,整个链条都动起来了 。”
下午5点求助,当晚11点警方向施暴者出具了告诫书,各方接力完成了一次家暴求助响应 。
但不是每次都能有应对方法 。
一位女大学生在外地上学,夜里10点多李青接到她的电话,称妹妹在家被父母家暴 。
父母子女之间的家暴求助,给团队带来挑战 。一是如何界定为家暴,是父母一时地震慑,还是长期以来的暴力行为 。“当时她给我提供的信息很有限,很难进行界定 。”李青分析完之后,这位大学生也开始困惑,无法判断到底属于哪一种状况 。“她说以前有过暴力但是很少 。”
律师首先承认孩子求助行为的合理性 。但接下来另一个挑战是,如果确认是家暴,那么该如何给出建议 。“不一定有特别好的办法能帮助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