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如何在军事上帮助刘邦入关破秦的?( 二 )


网络配图
项羽本来就视刘邦为心腹之患,现在见他这么快跳出来搅局,决定立即西征 。可张良站了出来,他拿着齐王的反书给项羽看,并添油加醋地讲了些齐赵联合、共同灭楚的话,同时为刘邦开脱 。说刘邦只是不满项羽违约,拿回自己该拿的,得了关中就会停下来,绝不敢东进冒犯您的虎威 。项羽可能不完全相信张良的话,但齐赵联合不可小觑,并且齐国又在卧榻之侧,是必须先摆平不可的 。于是项羽起兵伐齐,张良找到个机会又跑到了刘邦那里 。
这里我们看到张良两次使诈,第一次是劝刘邦烧栈道,第二次是说刘邦不会东进,两次的目的一样,都是欺骗项羽,让项羽先与其他诸侯相消耗,为刘邦争取反攻时间 。
第一次使诈是形势所迫,项羽封刘邦于汉中,同时又三分秦地,安置了三个亲信为王,目的在于扼制刘邦,足见项羽对刘邦是充满了戒心 。这种形势下,消解项羽戒心,减轻刘邦压力是很重要的一着 。好了,刘邦干脆烧掉了栈道,安心去做汉王 。更重要的是,栈道一烧,汉中与外界交通阻断,既是防御上的一着,同时也让人感到刘邦胸无大志,不再有与天下争胜之意 。这下,项羽放心不少 。于是他放弃在关中称王称霸的打算,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回彭城了 。项羽只要一走,刘邦取三秦就如探囊取物 。
第二次使诈是借势 。张良在项羽军中,显然是参与机要的人物,信息灵通之极,这为他借势使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刘邦还定三秦,激怒项羽,张良清楚;齐王反书先到他手里,项羽面临取舍难题,他也明白 。如何让项羽暂时舍刘邦而取齐?是张良的着力点 。
网络配图
他针对项羽的性格、心思做到了两点 。一是说刘邦“如约即止,不敢东”(刘邦遵照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的约定做关中王,不敢东进),针对项羽骄横自大的性格与虚荣心理而去 。项羽没封刘邦为关中王本来有理亏的心理弱势,现在张良言外之意说刘邦很怕他,只是干了点偷鸡摸狗的事,这让项羽怒气消了很多,心里舒服了不少 。二是说齐赵联合,危及彭城,这是针对项羽最大的心里顾虑而去 。项羽这个人,把彭城看作是命根子,绝不能容其有失,现在齐赵威胁到彭城,自然不能远征刘邦,即使要打刘邦,也必须等到后防稳定再说 。遇到项羽这样的人,加上齐王造反这样的事,张良的借势行诈得心应手 。项羽挥师伐齐,张良矫龙入海,刘邦借机扩张,三寸舌真的是抵得上百万师啊 。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三国志》中一段话,说的是曹操和袁绍分析天下形胜的事 。袁绍曾问曹操,在哪个地方建立根据地才最有利于争夺天下,曹操不答,反问袁绍 。袁绍说是河北,背山(燕山)面河(黄河),攻守皆宜 。曹操大笑,说我只须以“仁德”行事,处处都有关河之险,无往而不利 。我们看,项羽和这个袁绍是一个境界的人,所以成不了什么气候 。他如果有曹操的这种认识和胸襟,只怕张良就无计可施了 。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统观张良用兵之道,更见祖述孙武的痕迹,前文所言黄石授书不真一事,又多一佐证 。
【张良是如何在军事上帮助刘邦入关破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