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的经过和结果:三藩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清廷撤藩
康熙帝决定撤藩三藩 。早在顺治死时,吴三桂拥兵北上入祭,兵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吴三桂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 。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
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 。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 。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 。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 。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 。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 。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 。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 。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 。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 。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 。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 。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
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 。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 。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 。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 。九月,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 。此时吴三桂与其党正日夜加紧密谋 。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催促起行 。吴三桂表面拜诏,而屡迁行期,反谋益急,而难于举兵之名 。欲立明朝后裔以号召天下,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无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据腹心之地举兵,又恐日久谋泄 。是年十一月,吴三桂起,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 。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 。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 。云贵总督甘文焜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焜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
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叛乱 。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 。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起兵江南
【三藩之乱的经过和结果:三藩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 。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 。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 。四方震动,人心动摇 。康熙帝欲亲征,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 。清军东征西讨,顾此失彼 。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