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读书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时代是宋代?

近日翻阅《宋史》 ,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有宋一朝 , 文人的地位和幸福指数是其他朝代所不能企及的 。他们状元及第就可以跨马游街 , 四处夸耀;开封也像盛大节日一样举城狂欢 。这在宋以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 就是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 , 也只是在那里自鸣得意 。这轰动的社会效应还只是起步 , 中举后的经济待遇那才让人馋涎欲滴 。除了工资薪水 , 还有茶酒钱、职钱、给券(差旅费)、厨料乃至仆人的衣食等各种各样的杂费 , 另外还有“职田” , 依官阶高下可得田四十顷至一二百顷不等 。哪怕退休了 , 也会给一个管理道教宫观的名义 , 借此还能领取俸禄 。放眼上下五千年 , 恐怕没有哪个朝代文人不对此眼红吧 。经济权益在中举后就为他们准备好了 , 而政治地位的显赫可以说达到了巅峰 。文人的地位远在武官之上 , 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都由文官担任 。虽然岳飞、狄青等也做过枢密副使 , 但是这已经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了 。说宋朝文人的幸福指数高 ,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 , 还有一点 , 那就是人身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宋朝几乎没有文字狱 , 即使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 , 也只是被流放 , 但从来没有人因此而被杀 。这在明清两朝那简直就不可想象 。
【历史上读书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时代是宋代?】宋朝的文人为什么如此幸福呢?这应该和赵匡胤尊重和善待读书人密不可分 。作为开国皇帝 , 他深知文人在安定人心、治理国家上的重要性 。因此 , 他不但重用读书人 , 建隆三年还在太庙里立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表言事者”的誓词 , 并规定后来的天子们都必须恭读 。这份带有人性光辉的誓约 , 被宋朝历代帝王严格遵循 , 并最终成就了文人 。
说赵匡胤善待读书人 , 我们可以从几个小故事里读出其中的况味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广为流传 。乾德五年 , 平定了四川叛乱 , 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非常满意 。赵普急忙拍马屁 , 把朝廷里的许多喜事都套在“乾德”这个年号上 。翰林学士卢多逊突然不动声色地说:“真可惜 , 乾德是伪蜀国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派人一查 , 大吃一惊:乾德是前蜀的年号 , 还是亡国的年号 。这让赵匡胤人丢大了 。怎么处置赵普呢?他并没有因此而弃用赵普 , 只是将他招到御案前 , 蘸饱黑墨 , 在他的脸上乱写乱画 , 弄得他翰墨淋漓 。
按说 , 这事不治赵普的罪 , 也该治卢多逊的罪 , 而赵匡胤却以这样一种诙谐的手法收了场 。而赵普呢?从此发奋攻读 , 并三任宰相 。
一次 , 赵匡胤在后苑用弹弓打鸟 。一位文臣说有急事奏报 。他马上会见 , 一听是件小事 , 非常生气 。自己的兴致就这样没了 , 他质问那个人 。那人很有气节 , 他说 , 我以为它比打鸟要紧得多 。赵匡胤火了 , 抡起斧柄打他的嘴 。那人弯腰捡起被打落的两颗门牙放入怀中 。赵匡胤气更大 , 你捡它干嘛?难道还要去告我?那人说 , 我告不了你 , 不过史官会把它写进历史 。赵匡胤听了 , 转怒为喜 , 赏赐了很多金银绸缎给他表示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