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真品放在哪 曾侯乙编钟先在哪个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真品放在哪 曾侯乙编钟先在哪个博物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曾侯乙原编钟全景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 。无论是其宏大雄伟的“曲悬”结构,“一钟两音”的奇妙结构,还是丰富生动的金文铭文,都足以称得上是人类音乐和科技史上的奇迹 。40年来,其价值已成为国际共识 。
然而,被认为代表了人类社会“轴心时代”音乐文化巅峰的曾侯乙,为什么会出现在曾国这个寂静无名的国度?曾侯乙在文化、音乐、美学、声学、冶金铸造、结构力学等方面的高超成就从何而来?在发掘40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采访了曾侯乙编钟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钟声只是曾侯乙的 。
作为“编钟之王”,曾侯乙编钟独树一帜 。它的诞生空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前5世纪人类文化极其丰富的内涵 。
曾侯乙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65个编钟分三层八组挂在钟架上 。整套编钟总重量为2567公斤,钟架上用的铜为4421.48公斤 。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下葬的时间约为公元前433年 。这意味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却依然屹立如初,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令人惊叹 。
3755字的编钟铭文是一个完整的音乐系统,它不仅标记了编钟音调的名称,而且清楚地显示了这些名称与楚、周、齐、申音调的对应关系 。铭文中十二律及其同义词多达28条,大部分早已失传,展现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周代乐律体系,堪称专业的乐律著作 。
加上编钟,共有125件音乐文物,包括编钟、鼓、竖琴、竖琴、气、笛子和笙 。中国古代所谓“八音”,即金、石、帛、竹、玉、地、皮、木,基本都有 。这是一支颇具规模的宫廷乐队,在世界古代音乐史上确实不多见 。
“曾侯乙编钟是轴心时代音乐文化的高峰.”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说,更难得的是,曾侯乙编钟把2000多年前的声音带到了现在 。
正如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所说,“希腊乐器是全世界公认的,但希腊乐器是用竹子和木头制成的,到现在也没能保存下来 。只有中国的乐器才能让我们听到两千年前的声音 。”
从编钟出土的那一天起,湖北省博物馆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这件珍贵的乐器演奏出音乐 。围绕编钟的所有保护都是在充分研究编钟音乐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为保护编钟而进行的复制,这一直伴随着中国青铜铸造技术的研究 。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秦方表示,观众早已习惯听千年前的古乐器演奏古曲,但以“表演”加“科学报告”的形式展示孔子时代的编钟及其技艺,还是第一次 。“这才是博物馆超连接功能的真实体现 。通过对文物内涵的充分挖掘,辅以专业的工业设计,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也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 。”
如今,湖北省博物馆有专门的编钟音乐厅和专业编钟乐团 。以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为基础,打造古乐器音乐会,每天吸引国内外观众排队观看,平均每天3至4场,一年至少上千场,几乎场场爆满 。
每年都有许多外国游客来湖北省博物馆欣赏编钟表演 。当《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和《喀秋莎》等世界名曲响起时,观众无不惊叹不已 。对文化艺术的共同理解,一下子拉近了外国观众与中华文明的距离 。
“文物的艺术价值很容易引起共鸣,可以有效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方说,40年来,复制成功的编钟多次以展览、演出等多种形式参加对外文化交流,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特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