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最终却敌不过它?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最终却敌不过它?】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 。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 。

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大不掉,官员也爱内讧,生生地把个最强最忠的中流砥柱给喀掉了,让人感叹 。
这个砥柱是指李晟,他在内斗中耗尽精华,郁郁而终 。
李晟很早以前就出了大名 。早年他跟随王忠嗣打吐蕃时,就得了个“万人敌”的绰号 。吐蕃这块大唐后花园式的地方应该是安稳如山,因为都说文成公主入藏嘛,应该很好啊 。可惜,真相永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文成公主下嫁,本身就是被人家打趴下的变种求和,陪嫁史无前例的丰厚 。只可惜,吐蕃人从来不尊重弱者,唐太宗父子在时都还没事打打秋风,到了安史之乱后,就更不把大唐放在眼里 。李晟跟随王忠嗣,见惯了吐蕃人的嘴脸 。吐蕃和大唐对战,不但城池未得,还被人给打了回来,就连士兵,都损失了不少 。王将军大怒,召集军中善射的小兵小将,就要在城墙上给那叫嚣要单挑的蛮夷来个对决 。李晟大放异彩,一箭射中,王忠嗣很高兴,拍拍他的背说:“此万人敌也 。”
李晟是不是真如王忠嗣所说的万人敌?应该是的 。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纵观李晟一生,作战次数极多,立功无数 。几乎每一次升官,都是踩着战功上去的 。
李晟升左羽林大将军,是因为攻打了反叛的羌军;
他升任太常寺卿,是因为攻打党项有功;
他升任泾原等兵马使兼右金吾大将军,是因为只从节度使李抱玉手上领了一千人,扫平定秦堡,生擒慕容钟,解灵州之围;
他入朝升任右神策军都将,是因为从吐蕃人手里抢回了节度使马璘;
德宗继位后,吐蕃进犯剑南,李晟攻下飞越等三座城,渡过大渡河;
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反抗朝廷,兵围临活和邢州,李晟身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与马燧,李抱真等合兵援救,李晟斩田悦部将杨朝光,洛水大败田悦,后升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马;
因为德宗奖赏不均,朱滔王武俊率军围困赵州,李抱真和马燧起了纠纷,李晟主动做了两人的胶水,二人合力攻敌;
当然,在李晟的人生中,不可能只有如此功劳,他最大的功劳,其实是保护德宗,稳定国家 。
泾原兵变,朱泚在长安称帝 。唐德宗逃往奉天,令李晟勤王 。李晟不顾张孝忠的劝阻,奔赴国难,率军经飞虎道(即灵丘道)至代州(今山西代县),被任命为神策行营节度使 。后刘德信战败而回,与李晟同处一境 。稍不同的是李晟在渭北,而刘德信在渭南 。军人,就应该战死沙场,如果说有皇帝的命令撤军那倒是可以理解,但是皇帝处境危险,有人却当了逃将,那怎么行?李晟最终以此罪名将刘德信斩杀,并兼并了他的部队 。
唐德宗逃跑到奉天后,当地最高领导李怀光请求与李晟合兵一处 。李怀光是一员将军,更有着政治小九九,开国时代,肯定是要杀敌立功 。但是在德宗时代,那就是保护皇帝最为重要了 。这会儿德宗不在京城,最大的功劳就一定是保护他 。所以李怀光要求与李晟合兵 。虽然合力,看起来功劳少了一分,但只要找机会挤了李晟不就好了?
但李晟是皇帝钦点的神策行营节度使,相较而言,他的职权还更大一些 。但县官不如现管,李晟还是得从他手里讨要军粮等物资 。
于是,在兵权分配、军粮供给,出兵时机等因素上,两位明争暗斗,李怀光怕被李晟吞并,而李晟也怕李怀光吞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