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旷世神测书烧饼歌原本是这样来的?

众所周知,旷世奇才刘伯温因为辅佐朱元璋打下天下而闻名于世,被称之为和诸葛亮并存的绝代双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刘基的前世今生 。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他长的虬髯,貌修伟,身着布衣,威猛刚烈,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 。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这和诸葛亮式的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儒雅潇洒的形象完全不同 。
【刘伯温的旷世神测书烧饼歌原本是这样来的?】刘伯温从小就有个绰号:神童(好学敏求,聪慧过人,读书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他十二岁时便考中秀才 。
网络配图
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 。他从师习《春秋经》 。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 。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 。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 。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周(敦颐)程(程颢、程颐)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 。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有这样一个预言: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更令人称奇的是,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力压诸葛亮 。
然而,尽管如此,刘伯温的仕途生涯坎坷曲折,跌宕起伏,比诸葛亮差好几条街 。
网络配图
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涉入仕途后,刘基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元王朝的腐败昏聩、贪婪残暴、醉生梦死,最后刘基没有选择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很快蛰居隐退 。在家闲居3年后,也就是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又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限感激元朝皇帝赐给他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 。所以,他一出仕就立志要用自己的全部才华和忠诚,去干一番大事业 。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基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 。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 。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 。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 。刘基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最终在刀锋上过日子的刘基再度选择辞官归隐青田 。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朝廷再度请刘基出山,给他的职务是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48岁的刘伯温第三次弃官回到浙江青田九都(南田)武阳故里,归隐山林,研读兵法,著书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