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一句什么话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刘伯温 , 朱元璋夺天下的“第一谋士” , 早年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 后来为何失去信任 , 最后究竟怎么死的?刘伯温一直被认为是很有能力的人 , 可惜下场实在太惨 。
淮西派与浙东派相互争斗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 , 致力于发展民生 , 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朝廷内部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 , 大臣们分成两派 , 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 , 另一派是以主人公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
李善长估计大家都不陌生 , 明朝的建立有他的功劳一份 。如果把刘伯温比作张良 , 那李善长就是萧何 。明朝建立后 , 朱元璋感念他的贡献 , 封它为丞相 。
李善长这个人表面上宽厚 , 其实笑里藏刀 , 心胸狭隘 , 谁要是得罪了他 , 他必将对方致死才善罢甘休 。不过他遇到了对手刘伯温就没那么嚣张了 。
朱元璋对于两派的争斗睁只眼闭只眼 , 自己从中得利 , 好不快活 。
洪武三年 , 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 , 相当于是被封为“公爵” 。而贡献颇大的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 , 年俸只有240石 , 李善长是4000石 , 刘伯温自然心里不爽快了 。
其实朱元璋这么做是有意而为之 , 朱元璋是个乡土观念很强的人 , 李善长就是他老乡 。再加上李善长埋头干活 , 不爱抢风头 。相比较 , 刘伯温就显得有点儿高调 , 最关键的是刘伯温比朱元璋还聪明!这让朱元璋很不放心 。
【刘伯温的一句什么话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洪武元年 , 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犯法被刘伯温抓起来了 , 此时朱元璋不在宫中 , 李善长跑到刘伯温面前说情 , 但刘伯温不领情 。他把李彬的事报告给朱元璋 , 朱元璋下令处死李彬 , 李善长想救自己的亲信 。但刘伯温坚决要杀李彬 。
等到朱元璋回来后 , 李善长煽动很多人攻击刘伯温 , 朱元璋心里明白 , 并没有为难刘伯温 。刘伯温于是想以退为进 , 请假回了老家 。不过他在走之前布下了自己的棋子 , 由亲信杨宪接任他的御史中丞的位置 。
这位杨宪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物 , 他在暗地里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 , 然后拿到朱元璋面前看 。开始时 , 朱元璋不以为然 , 认为这只是大臣们相互争斗的手段 , 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相信了 , 渐渐对李善长有了看法 。这年的十一月份 , 他召回了刘伯温 , 在这场回合中浙江集团占了上风 。
李善长感到形势愈发对自己不利 , 于是他决定学习刘伯温 , 找个代理人 , 他看中了胡惟庸 。当时的胡惟庸不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 很早前就追随朱元璋 , 但一直不得志 。在得到李善长的支持后 , 他成为淮西集团的“领袖” 。
人算不如天算 , 眼瞅着淮西集团快完蛋时 , 朱元璋又对刘伯温起了疑心 。很多人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坏话 , 本来朱元璋对刘伯温就有点儿戒心 。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关键谈话
有一天 , 狡猾的朱元璋找刘伯温谈话 。开始时两人以拉家常的方式说话 , 突然 , 朱元璋严肃起来 , 板着脸 。
他问刘伯温:“如果换掉李善长 , 你看谁最合适做丞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