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宫女是如何应对"例假期"的?

做皇帝,尤其是做中国的皇帝,那滋味真真是不言而喻的,为啥呢?就两字“性福”,为啥小编要这么说呢?只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皇帝的后宫可是有着三千佳丽的美誉的,纵观二千多年的中国帝王史,你会了解到什么才是佳丽三千 。而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结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 。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 。现在,小编要说的是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宫女是如何应对"例假期"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
中国古代宫女是如何应对"例假期"的?
王建《宫词》之四十六: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
唐代以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导水入城 。“白玉渠”是指用汉白玉砌成的水渠 。“入月”就是来月经 。要通过隐秘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闯红灯” 。宫女们在来月经的时候不小心把裙子弄脏了,于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边洗裙子 。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19指出这首诗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个是“天家何至自洗裙裾?”后妃们或许不怎么干粗活,但是一般的宫女日常在宫中从事各种杂役,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更不奇怪;另一个是“密奏云云,更不谙丹的故事矣 。”用丹朱在脸上作红色标记的事是这样的:
《史记》:“程姬有所避,不愿进 。”注释这样说:“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的的为识,令女史见之 。”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老婆,都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各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 。这里没说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让主管的“女史见之”,那么,由主管人员“密奏”也该是合情合理的 。
宫中女性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 。关于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我看到很多种说法,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汉代后宫实行的做法 。
中国古代宫女是如何应对"例假期"的?
据《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 。所以,金戒指也被称为“经戒之”,表明月经期间戒除性行为,是一种警示标志 。
【中国古代宫女是如何应对"例假期"的?】还有说法是: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 。
再看看这种说法: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结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 。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要是再明确究竟是戴在哪个指头上,估计又会出现无数种说法),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 。平常,宫女们则把银环戴在右手 。
不管金的、银的,戴哪个手上,横竖来月经戴戒指“戒”性生活 。
既然说到宫女来月经的事,不妨说说与此相关的“红铅”这种所谓的丹药 。
“红铅者,天癸水也 。”什么是天癸?《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天癸也 。”其实,“红铅”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经,而是处女的第一次月经 。“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 。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 。首经者,坎中之阳也 。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 。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 。”“坎离”是《易经》提到的卦相,阴阳水火既济 。“首经”阳气最足,从女人阴户流出来之后保持鲜润,不马上变色,对男人是大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