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唑在葡萄上的应用

氟硅唑在葡萄上的应用
氟硅唑防治葡萄白粉病、黑痘病、房枯病等病害,用氟硅唑40%乳油8000~10000倍液,从发病初期至采收前,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2~4次 。

氟硅唑在葡萄上的应用

文章插图
葡萄用什么杀菌药好?
先说保护性杀菌剂,这里比较有效的有硫制剂、铜制剂和EBDC类杀菌剂 。压条繁殖:然后将留用压条的枝条下部刻伤处理后,水平压在沟底,并用木权或铁钩固定后,盖上4-5厘米厚的土,土壤要踩实,保持湿润,以利发芽生根 。当压条上芽眼萌发,新梢长到高15、20厘米时,基部要少量培土 。当新梢高达40厘米以上基部半木质化时再次培土,将沟填平,促进生根 。扦插繁殖:不催根扦插,春季将贮藏的枝条从沟中取出后,先在室内用清水浸泡6-8小时,然后进行剪截 。一般把枝条分别剪成有2-3芽的插条 。插条一般长20厘米左右,节间长的品种每个插条上只留1-2个芽 。剪插条时上端在芽上部1厘米处平剪,下端在芽的下面斜剪,剪口呈“马耳状”(剪口距芽眼近时易生根) 。插条上部的芽眼要充实饱满,扦插后如第一芽眼受损害,第二芽眼即可萌发,这样有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葡萄
葡萄主要病害与防治有哪些?
葡萄主要病害有和防治有:1、葡萄炭疽病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病穗、病蔓和病叶等,以减少菌源 。在长江以南地区,可在谢花后立即套袋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校、绑蔓、摘心,使架面通风 。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 。2、葡萄白腐病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病枝蔓、病穗和病叶 。及时整枝,抬高结果部位,及时除草,注意排水 。对徒长植株,花前严禁施用氮肥 。3、葡萄霜霉病防治措施:清除落叶、病枝探埋或烧毁 。及时摘心、整枝、排水和除草,增施磷钾肥 。发病初期即应开始喷药 。在北方,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5天喷药一次 。葡萄的营养:葡萄与大多数作物类似,其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大约有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钴,基中碳和氧是光合作用时得自空气中的二**碳,氢则来自土壤中的水分 。除氮外,其余大部分元素均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比例关系为:94%~99.5%的作物新鲜组织由空气和水的碳、氢、氧组成,只有0.5%~6%来自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葡萄百度百科—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吡虫啉三种能配吗?
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吡虫啉三种不能混配 。
苯醚甲环唑,是内吸性除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
产品特点: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除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
防除对象
除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对葡萄白腐病效果也很好 。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氟硅唑在葡萄上的应用

文章插图
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 。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24至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
防治对象
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抱属、尾孢霉属、刺盘抱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茵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