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狄仁杰其实是个典型的白眼狼

狄仁杰(630年—700年) , 字怀英 , 唐代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 , 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 。
武则天执政期间 , 狄仁杰和娄师德同为宰相 。狄仁杰经常攻击娄师德 , 而娄师德一味忍让 。
事实上 , 狄仁杰当上宰相 , 是娄师德推荐的结果 。没有娄师德 , 狄仁杰就当不上宰相 , 而狄仁杰却不知道这件事 。和娄师德平起平坐后 , 他看不起娄师德 , 数次排挤他 , 令他充外使 。
狄仁杰这样的表现 , 是典型的一个白眼狼 。
武则天很聪明 , 她就问狄仁杰:“师德贤吗?”仁杰答道:“为将还谨守 , 贤则不知道 。” 又问:“他知人吗?”答道:“臣跟他同事 , 没有听说他知人 。”武则天说:“朕用卿 , 是师德推荐 , 他推荐得对 , 确是知人!”便将师德推荐仁杰的奏章拿给仁杰着 , 仁杰看了 , 感到十分惭愧 , 便叹说 , “娄公盛德 , 我为他所 容乃不知 , 我不如他远了!”
网络配图
狄仁杰不但“不知人” , 且心狠手辣 , 连著名酷吏来俊臣都不是对手 。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想当皇嗣 , 担心狄仁杰是绊脚石 , 就指示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 , 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 。
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 , 狄仁杰当即承认:“谋反是事实!”来俊臣满心欢喜 , 随即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 。
狄仁杰表面麻痹来俊臣 , 其后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 , 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里 , 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 。狄仁杰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 。
武则天看后 , 当面质询狄仁杰:“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说道:“假如我不承认谋反 , 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 , 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武则天选择相信狄仁杰 。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 , 武则天对他很是信任 。她称狄仁杰为“国老” , 而很少直呼其名;特许狄仁杰不用下拜;武则天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 , 勿以烦公 。”在武则天的朝堂里 , 狄仁杰地位崇高 , 无人可出其右 。
如果没有善于掌控权术的能力和手段 , 怎么会有如此优厚的待遇?
不过 , 狄仁杰虽然有缺陷 , 但作为一代名相 , 确是做了不少事情 , 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立皇嗣 。
网络配图
武承嗣一直渴望成为太子 , 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 。狄仁杰就劝武则天: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 。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 , 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 , 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 , 那么将来你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 , 让侄子为姑母立庙 , 似乎不太靠谱!
武则天立即被狄仁杰的话打动 , 于是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
打动了武则天 , 但恶于武承嗣 , 为了彻底打垮对手武承嗣 , 狄仁杰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张柬之 。
当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的意见时 ,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 。但武则天只是把张柬之的官职由长史升为司马 , 却没有任为宰相 。狄仁杰后来再次推荐张柬之 , 直到他被任命为宰相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