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上面死苗,发黄!或者是病毒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力荐!!!谢谢..

麦子放水之后黄了怎么办
冻了,缓解一下就会好,

小麦上面死苗,发黄!或者是病毒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力荐!!!谢谢..

文章插图
小麦上面死苗,发黄!或者是病毒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力荐!!!谢谢..
小麦苗麦叶黄化的原因:一是土壤干旱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 。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苗”),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 。二是缺氮 。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 。三是土壤板硬 。由于土壤缺墒少气,根系伸展困难,致使麦叶黄短,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四是播量过大 。其表现是幼苗生长拥挤,相互争光、争肥、争水,植株黄瘦、细弱 。五是虫害 。**害虫和红蜘蛛危害也会造成小麦黄叶 。
小麦花叶线条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的?
传播方法:汁液和蚜虫传 。传毒介体:玉米缢管蚜 madis、禾谷缢管蚜R.padi,杏圆尾蚜 和麦长管蚜。自然寄主:小麦 个品种、豆蔻 个品种,生姜 个品种和1种多年生的杂草菖蒲L上发病 。病害的防治:小麦品种,E4687,E6003和E6831是抗病的,NP717,NP745,NP803,和NP809是耐病品种 。
小麦丛矮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大麦,燕麦和小麦:在新生的叶片基部出现褪绿斑和条斑,随后出现花叶或长形褪绿条纹,最后植株呈现矮化 。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日本分离物50~55℃ 。②稀释终点:中国分离物10-1~10-2(用微量注射器把提纯病毒注入灰飞虱接种测定),日本分离物10-2~10-3(植物汁液)、10-3~10-4(昆虫抽提液) 。③体外存活期:中国分离物2~3d(方法同上),日本分离物4~5d(5℃)、1年(-35℃) 。血清学检测:琼脂双扩散试验表明,用本分离物制备的抗血清与本分离物及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均可产生沉淀线,而且两者互相融合 。应用ELISA检测灰飞虱带毒情况,其结果与生物接种测定的符合率为86% 。根据血清学检测,北方禾谷花叶病毒与小麦从矮病的病毒关系密切或为同一种病毒 。完整病毒粒子具有好的免疫原性,用兔子制备的抗血清,试管沉淀法测得的效价达到1/128~1/256(Kung&Zheng,1985);蛋白外壳也有好的免疫原性,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得的抗血清效价是1/10240(&Ehara,1985) 。电镜观察:超薄切片观察有杆状粒子大小50~54nm*320~400nm,粒子横切面为三层同心环,分布于细胞质内,单个、多个、成层或成簇地包含于内质网膜中 。在带毒灰飞虱唾液腺也观察到杆状粒子28~30nm*210~250nm,只有中间一层空心柱,无外两层同轴结构 。小麦丛矮病毒核衣壳可断裂成环状物 。核衣壳外径27~29nm,内径12nm,螺旋一周有14个蛋白亚基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可通过飞虱持久性传播,对小麦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 。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10分,为中危有害生物 。因无人为传播途径,且国内已普遍发生,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但鉴于其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 。地理分布:中国(小麦丛矮病在我国冬麦区分布很广,先后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普遍发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法国 。检疫国家地区:美国 。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怎么防治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土传病害,病株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大多不矮化 。返青期出现症状,在小麦4-6片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化,呈不规则分布,在往年的发病位置发病面积逐年向外扩展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是对该病的最好防治方法 。2)用氨基寡糖素,或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或苦参.硫磺,或盐酸吗啉呱+锌肥+海藻肥+胺鲜酯(加入效果更好,不加亦可)7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