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真的完美无缺吗?

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 , 那么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是谁呢?大家肯定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说诸葛亮 。的确 ,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 , 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时期至今 , 虽历经1700多年 , 其故事仍被世人称颂 , 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
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做出的一番话 , 给了诸葛亮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 就是“孤之有孔明 , 犹鱼之有水也” 。这对于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肯定的评价 , 这可能也是后来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榜样的原因所在 。
其实 ,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料事如神、完美无缺 。
网络配图
诸葛亮是琅邪国阳都县(今属山东沂南)人 , 从17岁起开始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 , 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 。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 , 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 。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 , 逐渐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关注社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 。
《三国志》记载 , 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 , 对此 , 邻居们都一笑了之 。但是 , 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 ,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天才 。有这种眼光的还有两位长者——庞德公和司马徽 。这两位都是诸葛亮的老师 , 也是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 。他们的学生有很多 , 其中才智超群者不乏其人 , 但两位大师最欣赏的还是诸葛亮 , 称他为“卧龙” 。
一个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 , 并且他简直可以算得上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了 , 没有他不知道的更没有他办不到的 , 大家无论是提到借东风还是草船借箭还是说空城计 , 都是靠着诸葛亮的指引才可以的 。
当然了 , 只要是人 , 就不可能完美无缺 , 即便他是圣人 , 也有自己的缺点 。诸葛亮也不例外 。在军事和用人上 , 他也曾有过失误 , 最严重的莫过于诚信缺失的问题 。
网络配图
很多时候 , 诸葛亮保持了足够的神秘感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很多时候他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做到尽善尽美 , 以至于在刘备兴师伐吴的时候 , 诸葛亮就没有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 以至于失去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灭吴的机会 。
再比如说诸葛亮让关羽独守荆州的时候 , 就没有综合的来考虑关羽的个性 , 使得最后不得不逼迫到走麦城的地步 。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诸葛亮并不是大家所单纯想象出来的那么完美 , 一定程度上来讲 , 这也是一个有瑕疵的人 。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评价 , 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并且保证真实 , 这样的做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思考 , 所以也希望很多的时候在对《三国演义》进行讨论的时候 , 不要再单纯的下结论 , 就比如说 , 诸葛亮完全是好的 , 而曹操完全是坏的 。
网络配图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立的 , 所以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没有绝对的好人 , 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所以诸葛亮尽管在三国时期展现了自己很优秀的一面 , 可是他也有一些避免不了的瑕疵存在 , 但是他的足智多谋的确是一代奇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