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怕嫁错郎:明清之际最令人扼腕女性竟是柳如是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 , 博通古今 , 学贯中外 , 为人风骨凛然 , 不媚时俗 , 在当时的政治纷争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为后人所景仰 。陈寅属研究领域本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 但他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明清史范畴内的《柳如是别传》 , 这也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 , 而且是在陈寅恪先生又目失明的情况下所完成的 。陈寅属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 , 不惮辛苦、经之营之 , 钧稽沉隐 , 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 。其坚毅之精神 , 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
那柳如是是何等人物 , 为什么值得陈寅恪先生如此花费心血?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是妓女出身 , 本名杨爱 , 后改名柳隐 , 字如是 , 其如是的来历 , 是在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浙江嘉兴人 , 美若天仙 ,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 且被评为“秦淮八艳”之首 , 可想见其颜值 。
柳如是不仅美貌 , 且多才多艺 。她虽然身处脂粉之地 , 却倜傥自如 , 不但工于书法 , 诗词也有较高造诣 。其代表作有《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例如《湖上草》:
湖心不见人 , 但闻童子响 。返航入荷丛 , 落照渔篷上 。
磨山雪落时 , 梅花乱溪水 。缘溪路欲迷 , 访戴何时已?
古塔迎远客 , 沿阶上绿苔 。春来野花多 , 更有山僧来 。
【女怕嫁错郎:明清之际最令人扼腕女性竟是柳如是】轻舟湖上去 , 悠悠正徘徊 。临窗品绿羽 , 四面山茶开 。
朱碑耸翠影 , 泽畔几度吟 。湖上一回首 , 山色水中侵 。
苍苍九女墩 , 翠柏掩行踪 。铁马金戈远 , 犹闻烈士风 。
安得归隐去 , 泛舟入东湖 。悠然望磨山 , 还有客来无?
泽畔有吟迹 , 歌声今不绝 。登楼一极目 , 昨夜西风冽 。
更令人称道的是 , 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 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 , 其举动之慷慨 , 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 , 非真爱国者不能 。”
在柳如是的一生中 , 阅人无数 , 但令其真正动过心只有两个 , 一是陈子龙 , 一是钱谦益 。
陈子龙是南明复社领袖 , 两人情投意合 , 但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
此后 , 许多名士求她求婚 , 柳如是都看不上 。崇祯十四年(1641年) , 在她23岁时 , 才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 。钱谦益娶柳如是为偏房 , 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 。柳氏后生有一女 。
此前 , 钱谦益任明朝礼部侍郎 , 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受廷杖之责 , 且被免官返回原籍常熟 。崇祯帝自缢后 , 清军占领北京 , 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 。柳如是支持钱谦益为反清复明 , 当了南明小朝廷的礼部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