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间谍素质超级高:要忠诚还不怕死

我国两宋时期,战争频仍,间谍备受青睐,这可以说是一个谍战频繁的时代 。而作为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城,聚集了全国重要政府机构,是最接近中枢首脑的地方,因而成为各地间谍的汇聚之地 。时人曾感慨,天子脚下,哪里会没有外国间谍?官员王存也曾表示过担忧,说:辽人对我们朝中的事情了解得很详细啊!
政府为此曾多次下诏,公开招聘京城内外的能人来抓捕间谍,抓到一名赏钱三十万,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功名 。而知情不报或掩护间谍者,不单家长要斩首,妻子还会被流放 。
可见,当时间谍成为政府头疼的问题,所以才要下大本钱来打击 。当然,宋朝并非一味防御,它也在积极组建自己的间谍和反间谍队伍,并形成完整的体制 。
首先,间谍的“素质”要高 。忠诚、不怕死、机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那时打仗是家常便饭,探听敌情就成为间谍的重要任务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经常得走一些羊肠小道、丛林峭壁,所以做间谍的还必须身体素质过硬 。
根据战争的需要,宋朝还招募了水性极好的“蛙人”当间谍 。南宋初年,还专门设立了在海上传递情报的机构“水坼堠” 。
南宋人所作的《昭忠录》曾记载:有一年,元军围攻襄阳,把襄阳围个水泄不通,并在水道设置有严密的桩栅,鱼虾都难通过 。襄阳的宋朝守军选派了两名“蛙人”,在水道中潜行了数十里,搬来了救兵 。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招募一些专业人士 。例如,精通番语者,具有地理知识和绘画能力者,有一定数学知识者,这样,才能多方位地获取敌方的情报 。所以,能够成为间谍者,都是些牛人 。
其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间谍网 。宋代,间谍身份非常复杂,遍布各行各业 。出使外国的使臣,做边疆贸易的商人,敌将的亲信、宠妾,土著、番民,普通老百姓、俘虏、僧人等等,都可能是间谍 。
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就记载过一个僧人出色完成反间计任务的故事 。宋仁宗时期,西夏元昊任命裕勒且驻守宋夏边境 。裕勒且骁勇善战,对宋朝边境造成严重威胁,宋将非常想除掉他 。
【宋代的间谍素质超级高:要忠诚还不怕死】一天,宋将种世衡叫来时常为他充当间谍的光信和尚,好酒好菜招待一番,然后给他交代了任务 。酒足饭饱之后,光信和尚带着任务出发了 。可他刚到西夏边境就被逮到了,从他身上搜出了种世衡写给裕勒且的书信,不过信上只是些嘘寒问暖的话 。
元昊不相信事情会这么简单,对光信严刑拷打,仍然一无所获 。这时候,光信身上穿的新棉袄引起了元昊的注意,他命人仔细检查,果然从里面找到了另外一封书信,竟然是种世衡跟裕勒且相约里应外合的密约 。
元昊勃然大怒,撤了裕勒且的兵权,不久之后,将其杀害 。宋朝耍了一记漂亮的反间计 。再有,宋代的间谍技术非常先进 。谍战片大家看过不少,对密码这个东西,相信是深有印象的 。不过,你可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在宋朝,就已经用过这个东西了 。宋人将密码叫做“字验” 。所谓“字验”,即将各种情报用四十字的一首诗中的某些字来表示 。《武经总要》载,军中之事有四十种,如:请弓、请箭、请马、请粮料、请草料、请添兵、请固守、贼多、贼少、士卒病等等,按顺序排列好 。如出现了四十项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情况,就写一首五言律诗,按四十项的次序,用一个记号写在诗的第几个字下面 。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诗的四十个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若出现“被贼围”的情况时,按四十项的次序是第三十一项,那么就在诗的第三十一个字“又送王孙去”的“又”字下加记号,即表示“被贼围”的情报 。主将用手上的密码本一对,就知道情况 。情报安全性大大增加 。此外,还有“密写” 。即用矾水把情报写在衣服或布帛上,干了之后就看不出来,只有入水才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