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打死郑屠立即跑路,为何杨志杀牛二却不跑?( 五 )


文章插图
要知道,原著中,写得很清楚,杨志说自己的刀很快,杀人不见血,一刀足以毙命 。但是杨志“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 。杨志赶上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见《水浒传》第十四回)
稍有常识便知,杨志那是宝刀,锋利无比,既然第一刀扎到了牛二的脖子,牛二已经倒地,那就必死无疑了,可是杨志够狠,又上来到人家胸口再扎两刀 。
相比鲁智深打镇关西,要“不正义”得多 。
但是,杨志此时的身份,帮助了他 。
他丢了官,成了草民,而且还是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草民 。
让他的心理产生了一个巨变,倘若“官迷”杨志现在还是殿司的杨制使,他的心理岂能如此?
因此,成了草民的杨志,杀了牛二,竟有点毫无负累的意思 。
首先杨志觉得自己杀牛二,是牛二无理,也就是他有理 。
有理的原因是,用杨志的原话来说就是——“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
成了草民的杨志,立即把自己定位成了一个弱者,面子也不重要了 。
除了杨志觉得有理外,杨志有群众基础,那就是无意中为民除害 。所以,大家都挺他 。结果,因为民意,官府也挺杨志 。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官府也拿牛二无法,如今被杀了,以后自然会少不少事端 。官府为了减轻杨志的罪行,不惜修改文书,很是一番操作 。
鲁智深和杨志,都在是在杀人之间,实现了命运的转折 。
不同的是,鲁智深犯了俗世的法,但本心永存光明和正义,最终成了佛 。
杨志带着发泄私愤的意味,杀了人,原是不正义的,虽然逃脱了法的惩罚,在红尘和名利间辗转,似有转机,但转机也不过稍纵即逝,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