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读音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赏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读音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赏析

赏析:“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 , 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 , 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 唐玄宗时宰相 。
⑵湖:此指洞庭湖 。
⑶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 高空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
⑷气蒸:一作“气吞”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

⑸撼:摇动 。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
⑹“欲济”句: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
⑺“端居”句: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
⑻坐观:一作“徒怜” 。者:一作“叟” 。
⑼空:一作“徒” 。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 , 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 , 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创作背景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 。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 , 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 , 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后为荆州从事 , 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 。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 ,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读音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