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为什么会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的崇祯?

一朝天子一朝臣 , 崇祯登基后诛魏忠贤是一定的 , 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
还是从明朝的政治结构来说 。
明朝皇权集权程度之高 , 仅次于清朝 , 是之前历朝所没有的 。但皇帝不能够每个人都像明太祖、明成祖这么勤劳 , 天天起得比鸡早 , 睡得比狗晚 。实际上 , 废宰相之后 , 也就明太祖从头到尾都勤政 , 明成祖只管肉体充足 , 但前期也没那么勤快了 。
更重要的是 , 皇权与官僚体系的让步早晚都要来 。每一个朝代开创基业的皇帝威信一般都还对照强大 , 能够应付官僚体系 , 不至于被官僚集团挟制 。但每个朝代到中前期 , 都会出现皇权受制于官僚体系的状况 。当然 , 开国的时候就受制于世家大族的西晋和东晋 , 皇权就没强过 , 是个例外 。即便如此 , 西晋在司马炎时期 , 世家大族也还是老实的 , 不至于凌驾于皇权至上 。
所以 , 皇权在与官僚体系的让步中 , 必须要依赖一些通例的官僚体系之外的力量的支持 。一般来说 , 这种力量最强的无非是宗室、宦官、外戚这几个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都会难以避免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
网络配图
光靠皇帝一个人 , 赤手空拳 , 要对付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体系是不能够的 。而且 , 每个朝代越往后 , 皇帝都会越缺乏社会阅历 , 处理与官僚体系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困难 。所以 , 每个朝代越往后就会出现越明显的宦官、宗室和外戚的问题 。
明朝的问题就在于 , 宗室在成祖登基后被打压得凶悍 , 也就是能保持个锦衣玉食而已 , 政治上连自保都做不到 , 更不用说夹辅王室了 。明朝前期的皇帝因为和功臣之家相互联姻 , 外戚多少还能够给皇帝提供点支持 。但到中前期 , 皇帝的生母诞生多数微贱 , 也没有造成有政治影响力的外企家族 。
那么 , 留给皇帝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 , 如果皇帝不信任官僚体系 , 就只能信任宦官 。而且 , 正如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里说的 , 明朝几乎每一个有点作为的大臣 , 都要得到宫内宦官的支持 。就因为有宦官在皇帝与大臣中间做中介 , 皇帝与大臣能力保持相互信任 。模范的比喻张居正 , 没有冯保在宫内的支持 , 张居正也很难施展得开 。
对皇帝来说 , 外戚和宦官自然是最随便得到信任的人 。如果外面有外戚 , 外面有宦官 , 外戚与宦官之间就会相互制约 , 不至于外戚或宦官一家独大 。而在明朝中前期缺乏有力的外戚支持的状况下 , 皇帝能够依赖的也就只有宦官了 。反过来说 , 如果宦官从中弄权 , 皇帝是不大随便发觉的 。
从这个角度 , 我们再来看看东林成党的“争国本”问题 。
万历跟整个官僚体系关系闹僵 , 最起初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在立储的问题上 。万历想立福王 , 而整个官僚体系都认为 , 必须立皇长子 , 也就是起初的光宗 。两边相持不下 , 万历就絮叨不上朝 , 官员奏疏也不及时处理 , 甚至六部大臣空缺长达十年之久 。这个问题僵持了差不多三十年 , 万历和官僚体系都不肯让步 。一起头 , 官僚体系还算是保持政治原则 , 也就是所谓的保护祖宗成法 , 到后面就纯粹是意气之争了 , 对士大夫来说 , 就成了个政治正确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