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们是什么梗( 二 )


视频发布后,一个叫郭哥的搞笑视频创作者在原来英文版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一个重庆方言版 。没想到的是,由于其搞笑的剧情和接地气的口音,广告在短时间内暴涨,迅速实现了二次传播 。网友纷纷留言,“应该还有一个东北话版本!”这足以说明,适当的方言搭配广告,有助于营销效果翻倍 。

华为mate20重庆方言广告
之后,华为正式联合水果哥推出了重庆方言版的《童话》,再次赢得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原始视频已经获得了34,000次转发 。

2.0去中心化的“方言梗”
新媒体时代,媒体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众开始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尤其是短视频和直播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上传自制视频来获得曝光和流量 。此时,方言也适应了短视频“短、平、快”的内容传播特点,进一步演变为易于传播的口语化“方言梗” 。
“多余和毛毛姐姐”是最早活跃在短视频平台的方言创作者 。2018年,他创作了一段极其经典的对白“你好,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一个高潮……”贵阳毕节方言 。一头橘黄色的头发,晃动的身体,刻意提高的声音,让他看似普通的感叹变得无比神奇,引发了众多网友和明星的模仿 。短短几个月,他的视频在Tik Tok平台播放量过亿,粉丝也因此突破千万数量级 。
Tik Tok的博客是多余的,毛毛姐姐 。
“毛毛姐姐”的爆红也将方言视频和博主生成推向了高潮 。从《打蓝月亮》广告里的“我是渣辉”,不经意间因为火爆的方言而爆红,到90后青年蔡金发口中的“我是云南人,来自云南怒江”,再到《刘老师》里的“涮Q”“漏歌”,民族方言版的“万达广场”演变成“瓦达瓜茶”,各种方言梗层出不穷 。
方言博主的生命力更顽强 。用粤语演绎情景剧的博主“李匍匐”、“猫饮”,致力于传播海派文化的搞笑短视频博主“G僧东”…他们用方言塑造自己独特的形象,并通过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拓展方言的含义 。
博主G,和尚董,李匍匐
除此之外,《国玉》《兰玉》也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 。与上述源于不标准口音的方言词干相比,这种语言秉承了永远不说好的原则,将普通话中的词语改编成特定的发音形式和声调,从而在浩瀚的方言海洋中独树一帜 。时至今日,“酒店”、“集美”等词汇仍被很多人使用,在年轻人中形成了独特的圈子影响力 。
流行方言梗,迷失品牌营销
虽然短视频的兴起加速了“方言梗”的创作、发现和传播,但对比不同时期方言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媒体时代,方言的推广导致了方言广告的流行,而在短视频时代,为何层出不穷的方言梗在品牌营销中却很少见?
顶君认为,这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
首先,顶君在上面提到,由于媒体渠道的限制,方言词干在传统文体时代主要呈现“由点及面”的发散性传播形式,这也决定了其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大众接受度 。此外,由于有影响力的信息生产者少,内容更新速度慢,留给受众消化和记忆的时间充足;现在由于内容生产者的分散式增长,各个平台和地区随时都可能见证方言梗的诞生,受众往往处于上一个还没有完全消化,下一个就莫名其妙进入视野的状态 。所以方言梗被贴上了“限时热销”的标签,像超市打折清仓商品,抢购一个空然后就没人管了 。
其次,创意的发起、发展、落地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导致品牌营销有一定的滞后性 。但是方言词干的流行就像汹涌澎湃的海浪,总是汹涌而来,又迅速退去 。在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流行方言词干的背景下,品牌利用其“热点”来把握时效性,产生足够的创意,在具体执行中往往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