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视察北中国突厥可汗亲自修路欢迎

隋炀帝在位时 , 统军灭陈、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浑 , 当时的国土面积比现在的还要大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 , 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 , 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 。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 , 北边有五原郡(今巴彦淖尔一带) 。
同时 , 隋炀帝年年出巡 , 曾三游扬州 , 两巡塞北 , 一游河右 , 三至涿郡 , 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 , 每次出游都要大造离宫 。
网络配图
公元599年 , 东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内战中战败 , 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 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 。随后 , 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 , 与隋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 。公元611年 , 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 , 隋朝短暂的控制了大约今内外蒙古全境 。
公元605年 , 隋在今乌拉山北的乌梁素海西岸筑大同城 , 重兵守卫 , 以拒突厥 。公元607、608年 , 隋炀帝两次出塞北巡 , 题诗《空上单于台》 , 开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的先例 。
隋炀帝讲排场是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 , 为了北巡 , 他首先为自己修通了一条路 , 这条路在被称为“御道” , 长三千里 , 最宽处“开广百步” , 起点在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古城(榆林郡治)的北边 , 途经今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地区(突厥启民可汗牙帐) , 然后向东到达今北京市 。
这项工程不但十分浩大 , 而且还开创了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整修道路的先河 。突厥启民可汗率领麾下几乎是所有的劳力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和筑路工程 , “举国就役而开御道”。
接下来是侦察 。
因为当时突厥启民可汗势力强盛 , 引起了朝中一些重臣的忧虑 。隋炀帝为了一探虚实 , 便派使者到了启民可汗牙帐 , 看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巡视有无风险 , 使者看到突厥所部的首领们见到启民可汗都非常尊敬 , 仿佛不怎么重视隋朝的朝廷威仪 。这或多或少地让隋炀帝的心里有些不舒服 , 于是 , 更加坚定了出塞巡视的计划 , 要让突厥看一看大自己的实力 。
网络配图
据《资治通鉴》记载 , 隋炀帝先是在榆林郡北方城楼眺望当地美景 , 接着大宴文武百官 , 随后与太府卿元寿以及前来行宫朝见的定襄太守周法尚等人 , 商讨巡游队伍前进的方式 。
元寿主张 , 隋炀帝按汉武帝元封元年的形式 , 把整个巡游队伍分为二十四个分队 , 每天派出一小分队 , 分队与分队之间相隔三十里 , “旗帜相望 , 锣鼓相闻 , 首尾相属 , 千里不绝 , 此亦出师之盛者也” , 以追求巡游时盛大景观 , 达到巡游的威慑目的 。
但是 , 周法尚认为这种方法不妥 , 要更多从安全角度考虑 , 主张将巡游队伍“结为方阵 , 四面外拒 , 六宫及百官家属并在其内;若有变起 , 所当之面 , 即令抗拒 , 内引奇兵 , 出外奋击 , 车为壁垒 , 重设钩阵 , 此与据城 , 理亦何异!”打赢了就派出骑兵追击 , 打不赢就屯营自守 。